返回第474章 第一个送人头的腐儒:嘴上是主义,心里是生意。(1 / 2)  朕非汉废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无论上来行礼的人是谁,刘贺都笑着回了礼,没有任何的怒色,尽显天子应有的平和。

    虽然已经知道其中不少人是“来者不善”,但应有的礼贤下士的姿态,还是要摆足的。

    刘贺看着这些儒生,心情倒是逐渐平息了下来。

    这些在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大儒们,从外表上看也不过如此,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刘贺不由得又想起正在温室殿等自己凯旋的霍成君,心中就更是气定神闲了许多。

    既然都是一个肩膀上扛着一个脑袋,那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心中如此想着,刘贺在皇榻上做得更直了一些。

    只是目光越过了这正堂,投向了院外的那些弟子奴仆的方向:今日最大的伏兵还在外面吧。

    就在刘贺尽情地观察儒生们的时候,儒生们又何尝不是在观察天子呢?

    刚才,孔霸是第一个站起来向天子问安的,他也不觉得眼前的天子有何过人之处。

    若不是韦贤以前就反复提醒过他,说天子才学过人,又心思缜密,更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他定然也会轻看天子。

    如此年轻的人,居然能提出“百家合流,独宗儒术”的说法,更能有“经世致用”的高论,实为一个可塑之才。

    若是朝堂上多一些儒生,好好辅佐劝谏,定能让天子成为一代明君。

    所以今日在这石渠阁里,要先劝服天子放弃“刊印通行版儒经”的想法,而后再做其他的谋画。

    “想入非非”的孔霸还不知道,他在不知不觉之中,竟然犯了张安世曾经犯过的错误——想要控制天子!

    张安世为此付出了代价,孔霸不知道能不能善终。

    终于,所有的虚礼都结束了,石渠阁辩经进入了正题。

    这时,石渠阁的正堂里陷入到了一阵诡异的沉默当中,无一人开口。

    刘贺知道,都是在等他先开口。

    今日,内阁是旁观者,无人来替他“抛砖引玉”。

    “朕觉得今日是一个读书辩经的好日子,诸位爱卿如何看呢?”刘贺终于笑着开口问道。

    “陛下圣明,我等与陛下所想一致。”几十人连忙跟上说道,似乎经过了预演一般整齐。

    “今年的年号乃是鼎新,所取乃革故鼎新之意,想必诸公在年前就已经知道朕的意思了。”

    “正月之后,朕先对朝堂进行了改制,如今尘埃落定,朝堂顺畅,政令无阻,朕心甚慰。”

    “罢三公、裁尚书署、行内阁制、中朝官和外朝官别治……”

    “无一不是困难重重,但在内阁大学士张安世等人的相助之下,终究是成了。”

    刘贺坐在榻上缓缓地说着第一轮新政取得的城果,看似只是简单回顾,实际上却是在传达一种决心。

    朝堂上都已经改了个天翻地覆,这儒林自然也要动一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儒林也躲不过这场风的。

    堂下的儒生都不是迂腐之人,也明白天子的意思,都没有任何的反驳。

    “民间有一句话,说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道家老子也曾经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

    “这大汉就像东厨,朕就是那要做饭的巧妇,而天下人才就是米……”

    “若是没有人才这斗米,朕当然不可能做出让天下百姓都满意的饭!”

    “诸位爱卿,觉得朕说得是否有几分道理?”

    天子的话虽然有些粗鄙,但是所打的比方都非常恰当,满堂的儒生知道天子即将进入正题,都坐得更直了一些。

    “朕以为,察举制、任子制和征聘制虽是实行已久的成制,但取才得范围未免太小……所以朕才要行着科举制。”

    “唯有行科举制,才能让天下人才优劣得所,不至于被埋没。”

    “那什么是人才呢?当然是能够‘经世致用’的儒生,而不是‘五谷不分’的儒生……”

    “所以朕才提出了‘百家合流,独宗儒术’的想法,并且在科举制和庠学制中,加入百家之学。”

    “这就是以百家之学为辅,儒术儒学为主。”

    “而后,既然要在大汉之内行科举制和庠学制,那当然要教同样的经意,考同样的经意……”

    “唯有如此,才能让天下儒生有相同的机会。”

    “于是,科举制也好、庠学制也罢,虽然已经定下来了,但是关口却在这通行版儒经之上。”

    “因此,才会将诸位贤达大儒邀来这石渠阁,议一议这通行版儒经的事情。”

    “今日,既然是辩经、比经,那诸公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担心会因言获罪。”

    “朕的意思,诸位爱卿听明白否?”

    刘贺一口气就将自己的想法又重复了一边。

    虽然他已经说得有一些厌烦了,但仍然和颜悦色,对在场的儒生保持着应有的尊重。

    若是能说服他们,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