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日军铁壁合围之二战临沂(一(2 / 3)  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战,死战不退。直到张自忠的59军和岳翰屏的**36旅主动发动攻势作战,解了临沂之围。这次,临沂一线,有张自忠59军驻守费县一带,和自己并肩作战。庞炳勋心里踏实了许多。

    日军第5师团国崎登支队在休整及增配坦克中队后,于4月18日开始在飞机、大炮及坦克的掩护下集中兵力,重新从汤头向临沂东北地区的第40军发起进攻。守军虽然拼死抗击,但阵地仍不断被敌人突破。沂河以东、汤头以南的白塔、沙岭、太平、亭子头等处先后失守,前锋直逼临沂,古城危在旦夕。

    国崎登的确有自傲的资本,他的支队仅仅开战一天,就将临沂外围关键阵地全部突破。国崎登站在沂河边,望着近在咫尺的临沂城,用马鞭一指临沂,对着参谋长中村俊荣说道:“中村君,怎么样,我没有说错吧,支那人不堪一击!我敢保证,最迟后天中午,我请中村君一起在临沂城内喝清酒!”中村中佐望着兴奋骄狂的少将,没有吭声,心里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升起。

    第40军放弃外围阵地,被压迫至临沂城郊地区,其实是庞炳勋的无奈之举。庞炳勋手中全部兵力就五个团,一战临沂时,部队就损失了近两个团。所以,日军再次进攻临沂,庞炳勋只好准备打巷战。为了顶住日军的疯狂进攻,庞炳勋紧急调整了作战部署,命令第116旅负责城防,特务团为总预备队,并命令各部死守阵地。第115旅只剩下空架子,暂时放在城内做最后的预备队。只在城东的沂河桥留个一个桥头堡,作为消耗日军的一个据点。

    敌人的大炮又响了,是从城外东北角传来的,像一阵骤雨那样地密。机关枪的声音变得更急,好像千军万马在狂奔。成群结队的飞机,仍在疯狂地俯冲、投弹,使阵地上成为一片火海。爆炸声越来越近,甚至连敌机上扫射的子弹,也已不时飞到了司令部的院子里。但是,庞炳勋仍然一动不动地伫立着,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前方。

    防空洞离他只有几十步远。

    他的贴身卫士哀求道:“老总,还是先到防空洞里躲一躲吧!”

    “躲什么?”庞炳勋见4个贴身卫士仍在盯着他,把两眼一瞪,叱责起来:“你们都给我到沂河边作战去,一个也不要跟在我这里!”庞炳勋指着战火纷飞战场。

    卫士们一听庞炳勋这么说,一个个面面相觑,不是他们怕死,而是担心他们一走,庞炳勋有个三长两短。

    “怎么?怕死吗?”庞炳勋怒喝道:“你们谁要是当孬种,老子先毙了他!”

    “老总,你一定要多多保重!”4个卫士见庞炳勋的手上确已无兵可调,只好一齐跪了下来,行了“壮别礼”:“我们走后,望老总千万千万要注意个人安危啊!”

    “我的安危并不重要,临沂的安危比我的安危重要得多!临沂一失,我绝无脸面回去见李长官,你们明白吗?”说到这儿,庞炳勋仰头长叹:“我年将60,一腿尚瘸,毫无牵挂,能参加保卫国家的抗日战争,是生而有幸啊!如果能在中国复兴史上增添光辉灿烂的一页,固然是我们的愿望;即使把我们壮烈牺牲的事迹在亡国史上写上一行,也算对得起祖宗啊!”说完,庞炳勋把卫士们一个个拉起来,送出了门去。

    4个贴身卫士抹着眼泪,头也不回地跑出了司令部,勇猛地冲到沂河桥,投入了坚守桥头堡的战斗。庞炳勋见后,悲壮地一笑,把一把雪亮的大刀放在桌上,准备在最后一刻使用。

    激烈的战斗还在进行,在荒凉的沂河西岸打得难解难分。敌人的攻势更为猛烈了,伤残的士兵被一批又一批地抬了下来。庞炳勋的4个贴身卫士中,已有两个壮烈牺牲,还有一个也被打断了右腿。敌人的炮弹已经可以直接打到沂河里,运送伤员的老百姓,不时被敌炮击中身亡。

    “临沂万分危急了,我该怎么办呢?……”庞炳勋犹豫着,拼着自己的智慧和心力,在焦急地寻找出路。而他最怕的则是被人们误认为他保存实力,不肯死战。因此,他咬紧着牙关,苦苦地撑持着,就像一个力不从心的人,肩头硬顶着一座摇摇欲坠的桥梁。从外表上看,他平静如常,但内心里却急得如同滚油浇心!

    正在此刻,前线总指挥马法五从东门打来了电话急报:“敌人的进攻太猛烈了,正面部队有些顶不住了,你看怎么办呢?”

    “顶住!给我死死地顶住!”

    庞炳勋大吼一声,正要放下电话,马法五又喊叫起来:“军团长,军团长,你能不能多少给我调一点兵?”

    “调什么兵?到哪里调?现在司令部里除了我之外,还剩下了3名传令兵!”

    “我……我这里已经没人了!”

    “什么,没人啦?没人啦怎么还有人给我打电话?”庞炳勋控制不住自己了,一下子暴怒起来:“没人了你自己上,丢了阵地别回来见我!”吼完,他把话筒狠狠地摔在了电话机座上。

    庞炳勋的参谋长走了进来,待庞炳勋息怒后,他走近用不大的声音说:“军团长,日军已占领河对岸的东部制高点,将炮兵阵地设在制高点上,隔河炮击临沂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