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一十一章 谜语(5 / 8)  剑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门,往桌上一放,就算是帮他点卯了。

    老秀才笑眯眯望向那个年轻人。

    曹耕心也察觉到那个身穿儒衫的矮小老人,在打量自己,曹督造却没有打招呼,也不愿视而不见,便打了个酒嗝,然后侧过身,横着走在街上,笑着与那位素未蒙面的老先生作了一揖。

    老秀才点头致意。

    天底下当官的读书人,可不能人人都这般风流倜傥,潇洒不羁,但是与此同时,又绝对是需要有那么几个人的。

    至于那个郡守大人袁正定,则是多多益善。

    在老秀才眼中,双方并无高下,都是极出挑的年轻人。

    逛过了诸多小镇街巷,走过了那条略显寂寥的泥瓶巷,再走了回骑龙巷,一袭雪白长袍的长命道友在台阶上,恭候已久,对着老秀才行礼,她也不言语。

    老秀才笑得合不拢嘴,长命道友便带着他们去了压岁铺子里边,老秀才蹭了几块糕点,刘十六也尝了尝,当然没敢放开肚子吃。先前那代掌柜石柔吓了一大跳,刚想要与“从挂像上走出的文圣老爷”行个大礼,老秀才却笑着摆手,说不用不用。刘十六与那长命道友,说了正事,她当然没有意见,若是再有一两场金sè雨水落在北岳地界,莲藕福地虚位以待的山水神灵座椅,可以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而且作为晋升中等福地没多久的莲藕福地,此后无论是神灵、城隍数量,还是它们的金身品秩,都能够不输那些天下最拔尖的中等福地。

    天上掉钱,本来就是稀罕事,掉了钱都掉入一人口袋,更是难得。

    落魄山有这位长命道友坐镇山头,财源滚滚来,挡都挡不住。

    所以老秀才与长命道友进门前,出门后,先后两次都与她笑呵呵道了一声谢。

    长命第一次只说职责所在,第二次她便习惯性笑眯眯,笑纳了。

    离开了骑龙巷,老秀才说道:“你小师弟不在,就去见一见你小师弟的至交好友。最护着陈平安的人,他肯定能算一个。”

    在龙须河畔的铁匠铺子,刘十六见到了那个坐竹椅上晒太阳打盹的刘羡阳。

    刘十六自报名号之后,刘羡阳一边让文圣老先生赶紧坐,一边弯腰以手肘帮着老秀才揉肩,问力道轻了还是重了,再一边与刘十六说那我与前辈是本家,本家啊。

    老秀才忍俊不禁,也不明言双方是哪门子的本家。

    刘十六也觉得有趣,一样不道破,算是认了年轻人的这个本家。

    老秀才眯着眼享福,与那年轻人说力道刚刚好,舒坦舒坦,然后老人学那蒙童念书,悠哉悠哉摇头,说了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土。

    刘羡阳一惊一乍道:“咱们地方县志上刚花钱买来的诗句,先生都能知晓?看来先生学问之大,一座浩然天下都要容不下了,最少得加上那第五座天下。”

    既然是陈平安的先生,那就算是他刘羡阳的半个先生了。

    马屁过了。

    刘十六身材魁梧,只能是坐在台阶上,他双拳轻放膝上,目视前方,就当没听见。

    只是先生倒是十分当真,“这种话,自家人说一说就行了,不外传,不外传,不然容易招人眼红嫉恨。”

    刘羡阳坐在一旁竹椅上,大义凛然道:“先生如此,自然是那光风霁月,可咱这当学生弟子的,但凡有机会为先生说几句公道话,义不容辞,好话不嫌多!”

    刘十六忍不住看了眼满脸诚挚的刘羡阳,这个听先生说在南婆娑洲醇儒陈氏求学多年的儒家子弟,刘十六再回想那落魄山上的光景,魏山君,那剑仙,粉裙女童陈暖树,黑衣小姑娘周米粒,似乎都很知书达理,那他就放心了,小师弟只要别学这刘羡阳的说话,那就都没问题。

    老秀才陪着刘羡阳聊了些正儿八经的书上学问。

    一问一答,老秀才很满意,读书深浅,努力足够之后,确实就要看天资高低了,但是用心诚意与否,可不看天资。

    之后老秀才让刘羡阳询问,又是一场一问一答。

    从头到尾,刘羡阳都变得正襟危坐。

    老秀才最后对年轻人说了一句,

    “羡阳啊,就当是留给你一门课业,好好想一想如何将立身之本和处世之法,融洽相处。”

    刘羡阳点头后,起身再后退几步,以儒家门生身份,与眼前文圣先生,毕恭毕敬作揖致礼。

    老秀才站起身,笑着点头,“我就不学那后世道学家,与你作揖回礼了,因为我有所问,你尚未有所答。以后你所有得,我再还礼不迟。”

    好似退出一座文脉道统小天地后,刘羡阳立即原形毕露,直起腰后,哈哈笑道:“先生折煞弟子了。”

    刘十六比刘羡阳更心有会意。

    先生此问,是一个大问。

    其实儒释道三教宗旨,在高处、大处多有相似。

    比如《传灯录》曾有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老秀才说道:“走了走了。”

    刘十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