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章 军器图说——大明朝的燧发枪(2 / 3)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刺绣啊,绣的怎么样?”

    周倩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不太会这些,所以让敏儿教我呢。”

    “哈哈,绣不好不要紧,你使不了针线,但使的了棍棒刀剑啊,以后做个女将军!”

    周倩娘有些不服气,小嘴一撇,小声道:“哪有,简单的我还是会的,我哥的衣服破了都是我补的,再说我以后还会向敏儿学的……”

    李致远被她可爱的样子给逗乐了,继续逗弄她道:“那你绣的什么?绣好了给谁啊?”

    周倩娘小脸微红,转过头去,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似乎想起了什么,疑惑道:“咦,公子,我哥呢?他怎么没有回来?”

    “哦,我让他去吩咐驿丞半个时辰后开饭,现在去点菜了。对了,今天你哥应该是吃好了,他在知府衙门里连吃了十个大馒头,把唐知府都吓到了,哈哈哈……”

    卞敏儿也被逗乐了,周倩娘没好气地笑骂道:“我哥也真是的,去哪都像个个大饭桶,也不知道收敛点,人家说让他随便吃,那是客气话,他倒好,还真随便吃啊,就他那饭量,真随便吃能吃穷人家唐知府。”

    “哈哈哈,没事没事,唐知府很欣赏你哥,说他憨厚耿直心眼好,还夸他是个猛将军呢!”

    周倩娘还准备说些什么,这时,门被敲响了,应该是张家兄弟和周大壮来了。

    李致远提高声音道:“门没锁,你们进来吧。”卞敏儿则拉着周倩娘和兰兰去了里间,好让他们男人谈事情。

    “都坐着说吧,”李致远也有些急迫,赶紧让他们坐下,“怎么样?你们早上在酒馆可有打探出什么?特别是我说的那个毕懋康。”

    张大道沉声道:“嗯,我们着实打探出了不少东西,公子说的那人我们也问清楚了,就住在不远的上路街。”

    “但是此人如今已七八十岁了,在徽州属于德高望重之人,平日里不怎么见外客,不过如今战乱频频,他和其族兄毕懋良不顾年老体弱,仍然做了不少有益百姓的事情,前段时间的黔兵事件,二人就作为徽州的乡官代表,上书朝廷为徽州乡勇鸣不平。”

    李致远倒是没想到毕懋康已经如此年老了,他以前对中国古代的火器发展特别是明朝的火器比较有兴趣,查了不少资料,重点关注了这个毕懋康,因为此人研究并制造出了中国最早的燧发枪。

    毕懋康在其《军器图说》中首次介绍了燧发枪(书中称为自生火铳),将鸟枪用火绳点火的装置改进为用燧石作发火装置,从而克服了火绳点火怕风雨的弱点。

    这其实是中国火器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燧发枪在发火装置上安置燧石,发射时,由射手扣动扳机,安置于扳机上的龙头下击同燧石摩擦生火,火星落入装药室中,使火药燃烧,产生气体推力,将弹丸射出。

    这种枪只要连续扣动枪机,撞击燧石,便可发射,因而简化了发射手续,提高了射速。

    燧发枪的制成是单兵枪的一大改进,它的改造与完成大致与欧洲属同一时期(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叶最早发明),然而在中国并未得到及时的推广。

    此时已经是明朝末年,毕懋康在崇祯八年(1635年)才将《军器图说》一书呈给崇祯皇帝,大明已经无力回天,又因为明朝落后的工匠制度,火器的质量很差,根本无法发挥出火器的优势,所以推广很困难,当时北军连鸟枪都不太愿意用,主要用的是三眼铳。

    明亡后,满清朝廷严格控制火器,只是在清初康熙年间曾将燧发枪作为皇帝的御用猎枪。乾隆文字狱时期,又以修四库全书之名义将《军器图说》焚毁,直到道光年间开放书禁,才再版出书,就这样,中国和西方火器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李致远看到毕懋康已经在崇祯年间制造出了燧发枪,却并未得到重视,也没有得到推广,就很是遗憾,所以就记住了此人,也知道了他是徽州人。

    可是却没想到他已经如此年老,这个时代七老八十的人基本上都是老态龙钟,能不能说清楚话都难说,何况是研究制造这种需要较高技术的火器。

    但是李致远还是要去拜访他试试的,他虽然以前看过火器发展的历史,但也不过是粗略知道有鸟枪、燧发枪这么个东西,知道它们的优势和缺陷,原理和工艺他根本就是一窍不通。

    另外,《军器图说》还罗列了各种火器、火炮、毒弩,图文并举,叙说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这种书籍是被朝廷严格控制着的,一般人是看不到的,除非是去找作者本人。

    张家兄弟见李致远皱着眉头,脸色阴晴不定,也就停住了不再说话。两兄弟互相对视了几眼,似乎在交流着什么。

    最后两人都微微点了点头,眼神坚定,似乎下定了决心。于是两人一同站了起来,离开桌子,退后一步,齐齐跪在了李致远面前。

    李致远原本在想问题,没注意二人的一番小动作,于是被二人这突如其来的一跪给弄懵了,一旁的周大壮也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该跪着。

    李致远莫名其妙地问道:“你们这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