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铁骨金翰林(3 / 4)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土匪。”

    “我徽州府有如此敢作敢为之县官,何愁地方不平,百姓不能安居乐业?”

    听闻此言,众人纷纷向李致远敬酒,夸耀之词不绝于耳,什么“才高八斗”、“英姿飒爽”、“前程万里”、“旭日东升”,说得李致远都不好意思了。

    场中众人就数李致远年纪最轻,敬酒他又不好不喝,于是决定干脆反客为主,起身道:“刚才是府尊过誉了,在下年纪尚轻,诸公的赞许实在是受之有愧。”

    “诸位都是徽州有名的士绅乡宦,都是德高望重的名流,如今世道艰险,天下不太平,望各位今后和府尊及在下一起,共保徽州一方安宁。”

    “在下酒量浅,就以这一杯酒,敬场中诸公了,如有冒犯,还望诸位海涵,在下先干为敬。”李致远说完仰头饮下了这杯酒,成功化解了一场敬酒车轮战。

    之后,唐良懿又为李致远简单介绍了席中诸位,都是当地士绅富商,人又多,场面又乱哄哄的,他真的记不住,只得做好场面功夫。

    唯有李致远想见的那位金公金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公几乎不怎么说话,从酒席开始,就没见他与身边的任何人说过一句话。

    其他人都是热络的交流感情,交头接耳、低声谈笑,他倒好,板着一张老脸,一副生人勿进的样子,就差在脑门上写上“不要惹我”四个大字了。

    之前众人纷纷赞扬夸许李致远的时候他也没参与,就坐在一旁冷眼旁观,当时就吸引到了李致远的注意,觉得这人与众不同。

    直到唐良懿介绍到他时,李致远才知道这人就是让徽州百姓感恩戴德的金公金翰林,李致远特意向他敬酒,他也只是微微点头致意,自顾自地喝了一杯酒。

    李致远心中暗道,这个金公果然不同于一般人,全程一副黑脸简直就是在表达“我不和他们同流合污”的意思,也亏得他肯来出席这个宴席。

    中国的酒桌、饭桌,从来就不是单纯地喝酒吃饭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也都熟络认识了,知府唐良懿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李致远知道这场筵席的重头戏来了。

    唐良懿道:“诸位也都知道,如今世道不太平,就不说关外的建奴鞑子了,关中、中原、湖广现在都打成了一锅粥。”

    “诸位在外地都是有生意的,想必应该都是消息灵通之人,远的不说,湖广、江西现在的情况各位应该都知道吧?”

    席中众人全都静了下来,竟无一人接话。

    唐良懿见众人都不说话,只好继续道:“据本官所知,如今贼匪张献忠所部已经横扫湖广南部诸府州,另一路已经进军江西袁州,而驻九江的左大帅却按兵不动,这袁州还能保住么诸位?”

    “嘿嘿,袁州若失,诸位觉得这张贼下一步是打哪里?”

    “张献忠什么为人,已经是人尽皆知了吧,残暴、嗜杀,普通的老百姓或可保得性命,而官员、富商能落得什么好下场么?”

    “本官听说张贼打下武昌后,楚王可是被其生食其肉的,而张贼每攻下一地,定会将乡绅富商九族尽诛,坟墓尽掘,要是张贼打来徽州……”

    听到此话,席中众人尽皆面色惨白,唯有金声依旧面不改色,也无任何害怕犹豫之色。

    有人试探着问道:“府尊觉得我等应该如何应对?”

    唐良懿道:“李知县已经向本官建议,要广集乡勇,招纳民兵,习武演射,守住关山险隘,以待张贼。”

    “不过官府如今府库空虚,筹措薪饷着实有些困难啊。”众人明白了,这是要找大伙摊派了。

    “既然官府练兵是为了保境安民,那我等乡绅商人定会毁家纾难,倾力支持。”

    唐良懿一拍桌子,大声道:“难得各位乡绅深明大义,心系朝廷百姓,本官一定会禀明朝廷,重重嘉奖诸位之义举。”

    “在坐的诸位都是徽州本地首屈一指的乡绅富商,对于此次募集乡勇所需之钱粮,不知诸位打算出资几何?”

    “当然,本官不做硬性要求,不论出资多寡都是义举,到时候本官定会将诸位的名字刻于徽州府衙门前,流芳百世。”

    众人互相望了几眼,好半晌,才有人咬牙道:“既然都是为了徽州的安危,那…那在下出八百两银子!”

    “我出七百两!”

    “我也出七百两!”

    “我出六百两!”

    “.……”

    待众人差不多报完了价钱慢慢安静下来后,有个声音突然响起了:“我出两千两!”

    李致远循声望去,原来是金声,不言不语的竟然愿意出两千两,他并非富商,之前招募乡勇应该也花钱不少,两千两估计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接着金声站了起来,朗声道:“今国家有难,徽州有难,身为大明子民,身为徽州人,正该毁家纾难,保徽州一方安宁,以报朝廷。”

    “老夫虽非富贵之人,但也愿意响应府尊号召,捐资练兵。钱财乃身外之物,此诚危急存亡之时,吝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