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九(2 / 3)  容斋随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阴合而阳绝于齐:暗地里与齐国联合,但是表面上和它断交。

    ⑥苟:如果。

    ⑦负约:背弃盟约。

    ⑧赏:补偿。

    ⑨乖谬不义:荒唐乖谬不合道义。

    ⑩割地致币:割让土地,贡献财物。

    鲁仲连:战国末期齐国人,擅长计谋,常周游各国,为其排解烦难。曾游说赵、魏两国联合抗秦。被后世人认为是正义之士。

    【译文】

    战国时的权术谋略之士,进行游说,合纵连横,都追求一时的利益,根本不考虑道义正理和是非曲直在哪一方面。张仪欺蒙楚怀王,让楚国跟齐国断交并把秦国的商於之地(今陕西商南县、河南淅川县及内乡县一带)献给楚王。陈轸劝谏道:张仪一定会背弃大王,商於不能得到,而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这样做就是在北边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在西面又滋生对秦国的忧患。这些话可以说是正确的。但是当他说道:不如暗地里跟齐国联合而表面上跟它断交,派人跟着张仪,如果给我们土地,再跟齐国断交不迟,这就是陈轸不深远地考虑能不能跟齐国断绝交往,只以得到土地作为心愿罢了。等到秦国背弃了盟约,楚王想攻打秦国,陈轸又劝说道:不如趁机奉送秦国一个著名都市,跟秦国合并军队去攻打齐国,这样我国在秦国丧失的土地就可以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了。这种决策更是荒谬不合道义。况且秦国把灭亡之名强加于楚国,楚国却打算把土地奉送给它;齐国本是同盟国,楚国竟要无故地跟它断交!楚国应该向齐国割让土地赠送礼物,用谦卑的辞令承认过错,再请求齐国援助,怎么能反过来想攻打齐国呢?陈轸的主张在这里就太过疏失了。相比之下,这才知道鲁仲连、虞卿是豪放杰出的士人,不是陈轸之流所能赶上的。

    简师之贤

    【原文】

    《皇甫持正集》有《送简师序》,云:韩侍郎①贬潮州,浮图之士,欢快以抃②,师独愤起,访余求序,行资适潮,不顾蛇山鳄水万里之毒,若将朝得进拜而夕死者。师虽佛其名③,而儒其行;虽夷狄其衣服,而人其知。不犹愈于冠儒冠④,服朝服⑤,惑溺⑥于经怪之说以斁彝伦邪⑦?予读其文,想见简师之贤,而惜其名无传于后世,故表而出之⑧。

    【注释】

    ①韩侍郎:即韩愈,因他曾任刑部侍郎,又任吏部侍郎,故有此称呼。

    ②浮图之士,欢快以抃:(韩愈被贬到潮州)崇信佛法的人都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因为韩愈反对礼佛,上书谏佛骨,所以对于他被贬,佛法一派会有此反应。

    ③佛其名:表面上皈依佛门。

    ④冠儒冠:戴着儒生的帽子。

    ⑤服朝服:穿着朝官的衣服。

    ⑥惑溺:迷惑沉溺。

    ⑦彝:法理,常理。邪:语气助词,无实义。

    ⑧表而出之:特意将他表彰出来。

    【译文】

    《皇甫持正集》中有《送简师序》,写道:韩愈侍郎被贬官到潮州,信佛的人欢欣地拍手称快,简法师独自愤慨而起,拜访我,请求我写序文送行,资助他到潮州去,不管路途遥远,有毒蛇猛兽的艰险,好像是要早上进见晚上死了也甘心的样子。简法师虽然名义上皈依佛门,但行为上却是儒者;虽然穿着外族的袈裟,却有着汉族人的智慧。这岂不更胜过戴着儒者帽子、穿着朝服,却迷惑沉溺于佛经怪异之说而败坏天地人伦常道的人吗?我读了这篇序文,想到简师的贤良,因而遗憾他的名字没有流传到后代,所以把他表彰出来。

    老人推恩

    【原文】

    唐世赦宥①,推恩②于老人绝优。开元二十三年,耕籍田。侍老百岁以上,版授③上州刺史;九十以上,中州刺史;八十以上,上州司马。二十七年,赦④。百岁以上,下州刺史,妇人郡君;九十以上,上州司马,妇人县君;八十以上,县令,妇人乡君。天宝七载,京城七十以上,本县令;六十以上,县丞;天下侍老除官与开元等。国朝之制,百岁者始得初品官封,比唐不侔矣。淳熙三年,以太上皇帝庆寿之故,推恩稍优,遂有增年诡籍以冒荣命者⑤。使如唐日,将如何哉?

    【注释】

    ①赦宥:赦免有罪的人,宽宥人的过失。

    ②推恩:实施恩惠。

    ③版授:封号,受封。

    ④赦:皇帝大赦天下。

    ⑤遂:便,于是。增年:虚报岁数。诡籍:谎报籍贯。

    【译文】

    唐代赦免罪人宽宥过失,对老人施及的恩惠非常优厚。开元二十三年(735),皇帝亲行籍田礼。侍奉老人百岁以上的,封给上州刺史的头衔;九十岁以上的,封中州刺史;八十以上的,封上州司马。开元二十七年(739),赦免天下。百岁以上的老人,封下州刺史,百岁以上的妇女,封为郡君;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封上州司马,妇女封为县君;八十岁以上的,封县令,妇女封乡君。唐天宝七年(748),京城里七十以上的老人,依照县令的待遇;六十以上的,按县丞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