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七章 父子夜话(1 / 2)  郑王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群臣避退,堂中只剩下郑庄公和郑忽二人。

    郑庄公凝视着郑忽,久久无。

    原本之所以离国,为的是郑忽的婚事,他根本未料到婚事之后会再与宋蔡等国国君会于曲阜。

    这是第一个失误。

    与齐侯盟会后,齐侯提议前往曲阜,这个面子是一定要给的,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鲁国竟然敢往死里得罪郑国,天子和宋蔡竟然连一点颜面也不给齐国留。

    这是第二个失误。

    要知道,齐侯作为调和的中间人,郑庄公也好,宋公、蔡侯也罢,多多少少是要给齐侯一些颜面的。

    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更何况是调解两国关系的中间人。

    经过此事,齐与宋蔡必然会成为死敌。

    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宋蔡发兵围郑国馆舍开始,这个仇就已经结下了。

    因为这是**裸的打齐侯的脸。

    第三个失误则是,从一开始,郑庄公就寄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将此事解决,甚至将蔡地归还也在所不惜。

    这是由于郑国的北进方略所决定的。

    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宋蔡以及天子从一开始所关注的焦点就不在土地之上。

    这是谁为没有料到的。

    若是早知道他们的目的根本不是土地,而是为了驱逐郑忽,郑庄公怎么可能会来曲阜一会。

    “儿不孝,累及父君,还望父君恕罪!”郑忽率先打破了沉默,不过语之中却有些哽咽。

    没办法,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离开郑国,郑忽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已经接受了自己是一个郑人,是郑庄公之子,是郑国世子的事实。

    期间或许有一些波折、磨难,但他对郑国、对郑庄公、对那些支持帮助他的人、对长葛的民众都是怀有感情的。

    郑国,是他在这个时代得以生存乃至搅动风云的倚仗。

    而郑庄公,则是为他遮风挡雨的大树。

    现在,他逼不得已必须离开,离开他的倚仗,离开为他遮风挡雨的大树。

    郑忽心中有不舍,亦有迷茫,更有恐惧。

    离开了郑国,天下虽大,何处才是他的立身之地。

    郑庄公听出了郑忽的哽咽之声,心中亦是悲痛不已。

    这个昔日在他膝下承欢的爱子,在他和群臣以至郑国受到危难之时,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

    就这一点来说,他是欣慰的,因为宗庙和社稷需要的就是这种遇大事而不退,勇于担当的继承人。

    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至少在短时间内,他的这个爱子,郑国的法定继承人是无法回到郑国了。

    “吾儿毋忧,蔡侯背盟,今天子、宋、蔡、鲁强逼于我,一旦出曲阜,我即背盟,背盟者岂我一家哉?”

    这话真不是郑庄公安慰郑忽的,而是他真准备按照高渠弥的建议来了。

    一旦脱险,无论如何他都不准备让郑忽流落他乡。

    郑忽听到这话,确实心中一暖,但现在的他已经冷静下来了。

    事实也确如郑庄公所说,一旦脱险,盟约这玩意就成了厕纸一张,屁用没有。

    反正只要安全的离开曲阜,郑齐两国绝对是要联合起来向这几国开战的。

    这事是必然的。

    届时,背不背盟也无甚大碍!

    不过,话虽如此,但还是存在些问题的。

    首先,不要看此次曲阜之会,出现了劫盟强逼事件,就以为各国诸侯都不讲信用,视盟约为一纸空文。

    事实上,此次之所以会出这摊子事,完全是蔡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虢公当初对这于这件事,是明确表示过反对的,后来看郑国实在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这才默许的。

    而就拿蔡侯来说,郑国上下都是说他背盟,其实人家压根就没背盟。

    不然的话,邓和召陵两邑现在还能稳稳的握在郑国手中吗?

    若是蔡侯真有背盟之举,人家早就发兵将两邑给收回来了。

    蔡侯的上窜下跳,只是因为对郑国强逼他立盟约不满。

    最初只是想要修改盟约,将失去的土地要回来,顺便再给郑国一点教训,以报郑国君臣的羞辱之仇。

    后来,虢公和宋公的入局,尤其是虢公的入局,使得他要回土地的愿望落空。

    毕竟两个都是大哥,他这个小弟实在没什么话语权。

    既然土地是没指望了,郑国又迟迟不愿答应他们的条件,蔡侯岂能甘心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才有了兵围郑国馆舍的一幕。

    简单来说,蔡侯这是为报当初被羞辱的仇怨,是泄愤之举。

    两国关系本来就不怎么好,蔡侯根本就不怕往死里得罪郑国。

    即便不兵围郑国馆舍,逼其就范,也少不了一战,强逼之后,也是一战。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