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三章 诚意(1 / 3)  郑王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郑蔡分界线洪水以北的邓邑,也就是邓荒未离郑前的封地。

    此时的邓邑已经成为了郑军的临时驻扎地。

    郑军屯驻在邓邑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攻打蔡国,事实上当郑忽在太行遭遇抢婚之时,郑国的宣战国书,就已经送到蔡侯手中。

    之后郑庄公命令原繁和泄驾领车三百前去攻打蔡国。

    与其说是攻打蔡国,不如说是吸引蔡国上下的注意力更为准确。

    原繁号称领车六百,欲与蔡侯会猎于陉山。

    这种口气可以说是相当的目中无人。

    要知道蔡国也不过有车六百,原繁如此夸大郑军实力,会让蔡国上下以为郑国欲一战灭蔡。

    这么裸的挑衅,轻视,休说是蔡侯,就是蔡国群臣也会心生愤怒。

    而原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蔡军不愤怒进而倾巢而出,怎么给柏、沈、息等国进攻蔡国的机会。

    原繁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和蔡军硬刚。

    蔡国弱于郑国不假,但蔡国士卒也是常年在战争中摸爬滚打的,不是什么好啃的骨头,尤其是当激怒这些人的时候,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郑国三百乘面对可能会倾巢而出又充斥着愤怒的蔡军,和他们硬碰硬,这样的傻事,原繁这老狐狸怎么可能做的出来。

    原繁真实的目的从来都是拖住蔡军主力,只等蔡军回师自救,他再率军痛打落水狗。

    临来之前,他就已经为蔡军的精锐选好了一处绝佳的埋骨地,那就是洪水。

    这一战如果不能让蔡国元气大伤,那就是他原繁的失职。

    自从郑忽被驱逐之后郑国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呢。

    一国储君竟然被人给驱逐了,这可以说是奇耻大辱。

    在这其中原繁等随同郑庄公和郑忽前往鲁国的诸卿受到的舆论压力尤大,主辱臣死,去一趟鲁国就把自己未来效忠的主君给搞没了,这还了得,如果说着这还不是无能,那什么算是无能?

    国人才不会管他们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他们只知道储君离国,社稷动辄有倾覆之危,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都是原繁等人的锅。

    储君被驱逐,他们这些人却完好无损的回到了郑国,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失职。

    原繁不止一次的听到国人议论,讽刺他们这些人无能。

    对此,原繁要是还能用平常心对待,那就真是见了鬼了。

    所以,原繁一直视此战为雪耻之战。

    “明日以相持为功,无论蔡军如何挑衅,击鼓,三军概不出战,如蔡军攻我,许败不许胜,诱其绕陉山而走,便是有功!”邓邑城守府正堂之上,原繁正在布置明天的战斗计划。

    “唯!”一干将领轰然应道。

    “若蔡军回师,二三子切莫放过,吾要让蔡军埋骨在这洪水之中!”原繁发狠道。

    “唯!”众人再次应道。

    明天郑军和蔡军正面对峙,柏、沈二国加上临近的一些小国攻打蔡国的都城上蔡,息国则负责攻打蔡国南部的领土。

    郑庄公早已经和这些国家约定好了,上蔡的珍宝重器谁抢到是谁的,蔡国的领土谁先占据归谁,郑国只负责消灭蔡国的主力。

    这些与蔡国临近的国家,原本还有些犹豫,当听到郑军要消灭蔡军主力,仅剩的一点犹豫立马消失殆尽。

    他们这些和蔡国临近的国家,很多平时都要仰蔡国的鼻息,现在不仅有报仇的机会,还没有秋后算账之忧,这样的好事哪找去?

    至于礼法之类的,鲁、郑、齐这样的大国都能在收到宋华督的贿赂之后,对华督弑君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视而不见,他们这些远离中原,经常被中原人瞧不起的国家更没什么心理压力。

    当然了,这些国家肯定不会轻信郑庄公的一面之词,他们会事先撒探子在上蔡周围,若是蔡军真的倾巢而出,这些国家才会按原计划行事。

    如其不然,没人会愿意吃不到肉还惹一身骚。

    此时,确实有很多君主士大夫依旧固守宗周时的规矩,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要不然也轮不到齐桓公来尊王攘夷。

    要知道尊王,不仅尊的是周王,周王只是周礼的一个物化代表,齐桓公尊周王的目的其实是希望挽救已经崩坏的社会秩序,例如灭国不绝祭祀等。

    拿此时来说,灭人国家谁还管你祭祀不祭祀的,郑国灭虢、郐、胡等国,也没管过人家祭祀不祭祀之类的,后来的晋国几乎将周围的小国全给吞并了,也没见他给别的国家留下社稷祭祀,霍国伯爵国,敢自己给自己晋爵为公。

    春秋初期的乱象,其实已经隐隐有战国时期的影子了,只不过后来随着春秋五霸的崛起,拼命的维护宗周时期的秩序,才让周礼崩坏的速度变的慢了那么一些。

    总体而言,春秋初期其实并没有后世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美好,什么春秋时期没有兼并战争,齐桓公称霸一口气灭掉了三十余国,这才是真实的春秋时期。

    不义战争、灭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