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三章 诚意(2 / 3)  郑王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人国家,在春秋时期都是常态。

    孟子所谓的春秋无义战,这是真实的历史写照。

    所以来说,此时守规则的人很多,不守规则的人也很多,但很少有人会对失败者守规则。

    国家之间之所以会互守规则,那是因为两方的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一时半会结束不了博弈,就是所谓的非零和博弈,即两方处于反复博弈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守规则的基础,不然,一强一弱,想要双方都守规则,这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反人性的。

    在后世的社会文明如此发达的情况下,美帝都仗着国力到处霸凌,更逞论现在。

    而此时,蔡国就是柏、沈、息等国眼中的失败者。

    打失败者的秋风,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就在原繁在邓邑布置任务的时候,郑忽在陉庭也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曲沃使者狐突。

    “臣曲沃使狐突见过世子!”陉庭城守府正堂,狐突率先向郑忽行礼道。

    “曲沃使不必多礼!”郑忽回礼道。

    “不知曲沃使至我陉庭所为何事?”郑忽微微一笑,揣着明白装糊涂。

    “臣奉寡君之命,携书一封,呈于世子,望世子亲览!”狐突恭恭敬敬的将书简奉上。

    郑忽接过书简,拍开印封,在狐突的注视下看了起来。

    盏茶功夫,郑忽已经将书信读完。

    书信中所书的东西和郑忽所猜的大体不差,唯一让郑忽感到诧异的是,为了拉拢他,曲沃方面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按照曲沃方面的意思,若是郑忽愿意帮助他们统一晋国,曲沃方面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他回国,即便与鲁宋等大国开战也在所不惜。

    退一万步来讲,若是最终依旧在郑庄公活着的时候无法助郑忽回国,曲沃武公允诺愿与郑忽共治晋国。

    整篇简书可以说是诚意满满,没什么过分吹捧的词汇,估计是想让郑忽感受到曲沃方面的巨大诚意。

    若是郑忽没有窃晋的计划,这个条件对郑忽的诱惑力可以说是无限大的。

    不过,既然郑忽准备窃晋了,这些条件对郑忽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未来晋国都是他的,要曲沃还有何用?

    当然,这些话是不能说的,不仅不能说,郑忽还要适当的答应曲沃的条件。

    不然,曲沃怎么能放心的进攻翼城,两方不撕逼内耗,郑忽怎么能从中渔利?

    表示同意其实也是个技术活,比如现在郑忽所面临的情况,立马同意,曲沃方面肯定多少会有些疑虑,欲拒还迎才是正道。

    “汝君之意,忽已知之矣,烦请曲沃使为我言之,贤君厚爱,忽感激无已,然忽闻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忽德薄智怨之所集,遂为宋蔡所逼,弃国于不顾,愧对先君社稷,幸蒙翼君不弃,赐以土地人民,以作生养,忽身所以得全者,翼君之惠也,贤君爱幸之德,忽不敢忘,然忽不敢背翼君之德而归曲沃,望君知之!”

    郑忽一番话说的自己都快被感动了,不知道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但问题是狐突却听出了郑忽的言外之意。

    狐突从郑忽话里听出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你们开出的条件确实很诱人,哥也很想答应,但是翼君对哥有恩,哥不能恩将仇报啊,所以哥只能忍痛拒绝你们了,如果未来有机会,咱们再合作。

    这不是狐突想的多,而是郑忽的暗示很明显,郑忽称小子侯为翼君,而不是晋侯,这个称呼很耐人寻味。

    再有郑忽若是准备和小子侯一路走到黑,根本就不会见他。

    这两点足以证明郑忽是可以被拉拢的。

    搞明白了这些,狐突对郑忽就更上心了,如果能把郑忽拉到曲沃的阵营里面去,那他绝对是大功一件。

    “不然,臣闻水之就下而人之就上,翼君率夺晋国,堕唐叔之业,寡君不忍见先君辛劳之功毁于一旦,故兴义师讨之,以兴晋国,今晋民扶老携幼皆往归之,晋之政必在曲沃矣,世子诚能助寡君而一晋,寡君必不敢忘世子大德!”狐突也开始忽悠起郑忽来。

    问题是,其实从一开始郑忽就在忽悠他。

    让被忽悠的人以为他在忽悠别人,郑忽真实越来越有老狐狸的风范了。

    “曲沃使之意,吾知之矣,然诗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曲沃使勿复言!”郑忽道貌岸然的回绝道。

    狐突见状,也不敢再多说,他和郑忽也谈不上多熟,生怕再多说会引得郑忽不快,那就弄巧成拙了。

    只要郑忽对曲沃不反感,来日方长,也不急在这一时。

    这是狐突心里的想法。

    “曲沃使既来,忽当为曲沃使接风洗尘!”

    郑忽见狐突不在规劝,便迅速转移话题。

    “世子厚爱,臣谨谢之!”这么好给郑忽拉近关系的机会,狐突自然不会放过。

    他还想着要“感化”郑忽呢!

    “善!”郑忽高兴的冲狐突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