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四章 争取的焦点(1 / 2)  郑王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第二天,郑忽送走狐突后,直接将仇招来,把自己的连夜书写的书信和昨天曲沃武公写给他的那封书简一并交到仇手里,并嘱托他秘密入翼,将两封书简交到小子侯手里。

    谈不上双面间谍,郑忽只是在故意挑动翼城或者说是小子侯脆弱而又敏感的神经,顺便为曲沃增加一些仇恨值。

    来都来了,不给人家一个露脸的机会,多对不起人家的巨大诚意。

    郑忽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再说了,郑忽至今也未向曲沃许诺过什么,只不过是曲沃一厢情愿罢了。

    作为两方都竭力争取的焦点,郑忽自然要扮演好他的角色,以加深双方对彼此的恨意。

    这是个技术活,不必急于一时,郑忽会一步一步的引导双方朝着他所希望的看到的方向发展。

    晋国这摊水,因为郑忽的介入,变的越来越混了!

    ……

    翼城,小子侯在窟室之中单独接见了郑忽的使者仇。

    仇依照郑忽的命令在小子侯不解的目光中将两封书信交于他。

    小子侯先翻看曲沃武公写给郑忽的那篇书简,只看了一半,心中的怒火已经彻底点燃。

    太特么欺负人了这是,公然挖自己的墙角,真觉得自己好欺负不成。

    小子侯强忍着愤怒,将整篇书信看完,双眼好似能喷出火焰一般,窟室的清凉也难以压制住他内心熊熊燃烧的愤怒火焰。

    郑忽对他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郑忽倒向曲沃,那么曲沃的实力必然会大增,甚至曲沃会得到郑国的帮助也未可知,这对小子侯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他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的发生,即便让郑忽中立,也不能让郑忽倒向曲沃,这是小子侯心中的真实想法。

    不过,转念一想,小子侯觉得事情应该还有可以挽回的余地,至少郑忽派人将书信送到了他手中不是,这意味着郑忽暂时还未被曲沃收买。

    想到这里,小子侯迫不及待的打开郑忽的书信,他想看看郑忽究竟意欲何为。

    郑忽能有什么意思,无非是想从他这里割点肉过年而已。

    书信的开篇先是吹捧了一番小子侯对自己的厚恩,表示无以为报,绝对不会因小惠而背大德,接着开始编故事,说得到狐突的暗示,翼城有曲沃的内奸,这也不能算编造,至少郑忽是这么认为的。

    他之所以会这么说,完全是为了堵住小子侯的嘴,不然小子侯万一将他把出卖曲沃的事情说了出来,最终被曲沃得知,那他就彻底没得玩了。

    当然了,为了不让小子侯起疑,或者孤注一掷的逼着自己选边站,郑忽在书简中提到他愿意屈意迎合曲沃,做翼城的内应。

    通过这件事,小子侯肯定会对翼城群臣起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上位者都是这种生物。

    如此一来揭露曲沃阴谋的郑忽就会得到小子侯的极大信任,这会给郑忽未来插手翼城的政事铺平道路。

    他都如此坦诚相待了,小子侯怎么也得表示表示才对。

    事实上,这还只是郑忽顺带着的一个小目的,郑忽的真实目的是取得超越晋臣、独自领兵征伐他国的权利。

    郑忽下一个阶段的目标伐灭郇、冀、耿三国,但拿他的身份来说,无论是郑国世子还是晋臣,他都没有对其他国家的宣战权,打仗也是讲究名正言顺的,即便是侵略人家,你也得有一块遮羞布不是。

    郑忽没有宣战权,无论怎么讲,讲的天花乱坠也没有人会买账,原因就在于名不正。

    所以,郑忽决定借此机会修复这个bug,只要能得到小子侯的背书,那么他就能代表晋国对其他国家宣战,相较于曲沃方面许诺的那些条件,宣战权无疑对郑忽更有吸引力。

    不仅如此,一旦能得到小子侯的授权,郑忽就能在陉庭光明正大的另立一套独立于晋国的军政系统,这比助他回国和共治晋国的许诺让人安心的多。

    不过,凡事都是要讲技巧的,郑忽自然不可能傻乎乎的直接向小子侯索要如此大权。

    郑忽在书信中向小子侯陈明利害得失,言以一翼实非曲沃之敌,仰仗别人又实非长久之策,小子侯看到这里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郑忽说的是事实。

    接着,郑忽图穷匕见,大骂曲沃狼子野心,表示自己深受小子侯大恩实在不忍晋国败坏至此,他愿意为小子侯前驱,掠地广晋,以报小子侯大德,希望小子侯能授予他临机决断之权,如此一来,他在外为晋国开疆拓土扩张实力,小子侯在内力除弊政,不出三年,晋国必兴。

    这就是郑忽的忽悠小子侯的一套说辞。

    从表面上看,这套说辞没有任何问题,郑忽处处都在为翼城着想,但实际上,所谓的临机决断之权,这里面的事就复杂了,因为这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怎么理解那还不是郑忽说了算?

    至于小子侯未来会不会反悔,那就不是郑忽能管的了的事了。

    权力只要到手了,还想再让郑忽还回去,门都没有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