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结局(1 / 3)  郑王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得到了天子诏命之后,郑忽开始名正言顺的在晋国推行他的融合方略。

    之后的两年,晋国一直都风平浪静的,郑国也是。

    郑忽和他老爹郑庄公都在致力于晋郑之间的融合。

    这件事是极端重要的。

    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

    一旦成功,郑晋合二为一,郑国的实力将会有质的飞跃。

    郑国虽然和齐国达成协定,出兵帮助齐国攻灭纪国,但齐国这两年暂时也没什么动静,好像是在积蓄力量。

    攻灭一个国家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齐国的谨慎也可以理解。

    宋、鲁两国自从和郑国达成和解之后,主要精力也放在了国内。

    而且两国之间的关系变的更为紧密了,不仅是因为之前两国结成同盟对抗郑齐,更因为鲁桓公娶了宋女。

    能娶到宋女,也算是一桩不错的婚姻,像《诗经》上就称赞道:“岂其娶妻,必宋之子!”

    这桩婚姻能让鲁桓公多活几年也说不定。

    蔡侯也确实跑到了南方重新立国,据说还已经在南方的小国之间开始展露头角了。

    卫国更不用说,卫宣公自从娶了夷姜之后,日日沉湎于造人大业。

    从郑忽接到的消息来看,夷姜已经为卫宣公生了一子一女,不过年纪还小,暂时对公子伋造不成多大威胁。

    总之,这两年,中原国家沉浸在一片和平之中。

    当然,这只是从整个大的方面来说,小的摩擦和矛盾从来不会缺席。

    就拿郑国来说,原来苏子国的盟、向两邑背叛郑国,又重新投入了王室的怀抱,郑庄公派遣原繁领兵前去讨伐。

    最终的结果则是,天子无奈,只好把这两邑的民众迁往王城。

    其他的非中原国家,也就楚国比较活跃。

    郑忽得天子诏命的第二年,也就是鲁桓公六年,郑庄公三十八年,楚国和随国差点打起来。

    随国作为周王室安插在江汉之间的重要钉子,楚国向来看随国不怎么顺眼。

    不过,现在随国的实力也不算弱,有众多的小国依附,而且随侯还有贤臣季梁,楚国不敢轻举妄动,这一次算是稍微试探一番。

    风平浪静的时期也就这两年而已。

    从第三年,也就是郑庄公四十年开始,列国之间的局势就开始变的有些微妙了。

    先是郑忽率军伐茅戎,至于原邑,打通了晋国通往郑国的道路。

    而后郑晋联合出兵,灭东山皋落氏,北逐赤狄,一直打到黎国附近,这才收兵。

    齐国开始向纪国进行试探性的进攻,暂时还没有请求郑国的援助,不过,距离郑国出兵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因为纪国拉了个帮手,那就是鲁国。

    而宋国则是对郑忽在晋国执政的事情非常不满,已经在暗中联络其他国家,准备反对郑忽的窃国之举。

    响应宋国的大国,暂时只有卫国。

    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宋、卫和郑国接壤,一旦郑国足够强大,他们肯定没啥好果子吃,联合起来反对郑忽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只是暂时还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也是在这一年,楚国和随国干了一仗,随侯轻信少师之言,差点没被楚国当成祭祀品带回去。

    熊通不满天子不给楚国晋爵位,自尊为王,号曰:“楚武王”,与随国结盟后退兵。

    经此一战,随国元气大伤,在与楚国的对抗中彻底落入下风。

    郑庄公四十一年,齐国出兵攻打纪国,郑庄公出兵协助,在纪都城下,齐郑联军大破纪鲁联军,纪侯败逃,遣使乞和,齐侯不许。

    之后,宋国联合卫国、鲁国以及淮泗小国以郑忽专晋国之政的理由攻打郑国,要求郑庄公将郑忽从晋国召回,还政与晋侯。

    几国之所以没有前去攻打晋国,完全是因为晋国的距离太远,劳师远征,很难取胜,所以,这才攻打郑国。

    郑国与卫、宋是结怨已久,如此一来,也容易调动国人的报复之心。

    宋、鲁、卫等国的要求,郑庄公自然不会、也不可能答应。

    大战一触即发。

    几国联军沿着汜水进攻郑国的腹地。

    郑国先败后胜,与驰援的晋军一道在函陵山,大破几国联军,联军溃散,死伤过半。

    郑忽亲自率军乘胜追击,连克宋国新里、老丘、黄池等五邑。

    而后又挥师入卫,收匡、蒲、訾娄、宛濮四邑而还。

    此战之后,郑国声威再次大振,列国无有能出其右者。

    于是,郑庄公和郑忽商议之后,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

    楚国和邓国打了起来。

    原因是,巴国想通过楚国和邓国建立友好关系,楚国派使者领着巴国的使者前去谒见邓侯,却没想到到了邓国南部边邑鄾邑的时候,鄾人把巴使和楚使都杀了。

    楚国派人前去责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