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都风云 第一百四十七章:诗成惊风雨(2 / 3)  秦京小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道难也让大家大开耳目,绝得赌诗也能出现好诗词,只不过,秦奉的这首蜀道难一经问世,估计世人以后只要一提蜀道难,想到的仅有秦奉的这一首了。

    秦奉赶紧伸手扶住杨清,戏想道,这个柔弱书生可不要突然倒地,讹上自己,毕竟杨清的神态可是很是激动。

    秦奉赶紧说道:“杨兄多虑了,你我君子之交,何至于此。”

    杨清见秦奉这么豁达洒脱,心中的崇拜更是无以复加,心中暗道,这个秦兄果然不是我所能及的,日后一定要报答秦兄啊!

    在这秦奉的搀扶下,也直起了身,看向有些目瞪神呆的王清河,清河王家的大公子!

    王清河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刚刚抨击的沽名钓誉、抄诗窃词之辈,居然直接写出这一首传世名作,其内容比淮安先生张景写的要好太多,张景的蜀道难与之相比,就显得有些空洞单一。

    王清河自然看到秦风和杨清往过来的眼神,下意识的后退两步,吞咽了一口口水,神情紧张。

    这时一直在鼓掌的肃王爷快步走了过来,再次环视了秦奉一周,赞叹道:“秦奉啊!秦奉!你这真是让本王彻底记住你了,想不到少年俊才胸中除了风花雪月,还有国士之风!这一首蜀道难写的那是巍峨壮阔,魄力十足!最难得的是,你居然还能写出蜀地对我大秦的重要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果真如此,本王即使亲临蜀道亦不能有你这般感悟,千言万语只能说,敬佩二字!好个少年啊!”肃王爷说的高兴激动处,大手拍了拍秦奉的肩膀,以示嘉奖!

    秦奉尴尬一笑,说道:“王爷严重了,秦奉不过是将心中所想书写而出,一时口快诗句都不得对仗,多谢王爷赞誉。”

    肃王爷挥手说道:“你太谦虚了,这么好的诗词,还要那些传统诗词的束缚,岂不是白白浪费好诗,你这首诗我一定会面呈皇兄,让陛下亲自欣赏,这首诗关于蜀地的绘写和重要意义,值得深思,陛下一定会给你赏赐的!”

    周围人一听,暗道这个秦奉估计马上就要平步青云了,诗词上呈陛下,多莫大的殊荣啊!读书人这辈子的梦想也不过如此!陛下若是心情好,说不得赏个翰林院学士,一个大秦的清官人多好,一辈子就稳了,这帮人即使羡慕又是嫉妒,羡慕秦奉的诗才,嫉妒秦奉的好运,这首诗居然得到了肃王爷的欣赏。

    只有当事人秦奉,心中苦笑,上呈陛下?可不要了,永乐帝什么人,秦风昨日就见识到了,自己可真不敢过多接触这位人君,实在深不可测,万一在给自己派个九死一生的任务呢?至于赏官,秦奉更不敢想,一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锦衣卫,武者官身,根本就不可能调到翰林院,而且自己也不是干翰林院工作的人,那是这帮读书人适合的工作,自己就在锦衣卫挺好的,轻车熟路。

    但是秦奉也赶紧谢恩,抱拳说道:“卑职秦奉,多谢王爷赏识之恩!”

    肃王爷看着秦奉,越看越惜才,说道:“哎!这么好的一个读书种子,为什么却成了锦衣卫?可惜啊!可惜!秦奉可有弃武从文的想法?若是有本王可以助你!而且儒家学宫的林院长与我是好友,我可以引荐你去哪里学习,以你的才华资质,日后定是一名儒家君子啊!”

    秦奉没想到这个肃王爷居然会扯到这里,赶紧说道:“禀王爷,暂时还无想法。”作诗只是一时的,又不能保自己小命,自己还是学武吧!

    看着秦奉如此坚决,肃王爷知得暗骂秦奉的家族没有眼光,这么好的读书苗子,居然送去学武?脑袋让门挤了吧!

    肃王爷刚要开口,突然看向一边,没有说话,原来是淮安先生张景走了过来,这个神情木讷的男子,此时脸上难得的带着激动,眼神直直的看着秦奉,快步走了过来。

    秦奉也被张景的神情吓到了,心中一惊,怎么这个读书人难道好和自己切磋吗?自己可是武者,不会怕他!

    只见张景快步走到秦奉身前,抓住秦奉的手说道:“秦兄好诗,张某甘拜下风,自愧不如,此等学问,绝非凡人,若有闲暇时可否指点我一下学问?”神情真挚,做不得伪。

    秦奉没反应过来,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这么好学吗?这要放到现在,那妥妥的是博士学历啊!

    秦奉只好点了点头,说道:“淮安先生客气了,若有学问一起商讨,何来指点一说。”

    这张景才神色归于平静的站在一旁,秦奉无奈,怎么写一首诗,又收获了一枚迷弟。

    肃王爷对此倒不是很惊讶,毕竟儒家的学问中就有,达者为师,有都是那种跟谁都可以学习知识之类的话,这个张景一直在林院长身边求学,也算是半个儒家弟子,有此态度,并不奇怪!

    而且刚才看到张景过来,肃王爷也是舒了一口气,毕竟看样子,赌诗一事,一定是秦奉的诗才胜于张景,作为淮安先生的张景其实很有真才实学,治国养民的才学绝非虚假,自己正愁不知该如何提起呢,张景自己过去,也让肃王爷省了一番尴尬!

    眼见大家都已经从诗中的震撼走了出来,赵灵儿晃了晃手中的纸张说道:“怎么?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