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7章 战术计划(2 / 4)  胜利十一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在队内贯彻这种战术。

    加上这场比赛在内,赵文康已经是第三次为国家队出场了。这位踢法多样的右前卫到了高红波手里,变成了一个只会下底传中的球员了。

    中国队没有得到太多机会,赵文康传了两次好球,都是给的张述杰。可是屈波莫名其妙的在跑位之中顶了张述杰的位置,两次都是这样,中国队也因此失去了两次好机会。

    李慕虽然对自己中前卫的身份不太适应,但他技术仍在,只是前场的张述杰离他太远。李慕的特点是在短距离中送出精妙的直塞,有点近似于小罗,那种隔着三四十米便用长传方式渗透对方防线不是李慕的长项。

    更要命的是,他离禁区太远了,他那足以和张述杰媲美的“十米短程加速”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于是乎,李慕到了高红波麾下,变成了一个徒有技术的球员了。

    张述杰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高红波让他打中锋。要他踢中锋也不是不行,但得看是哪一种,若是像罗纳尔多、亨利、伊布那种技术流当然是顺了他的意,可高红波偏偏让他做一个维耶里那样的站桩式中锋!

    张述杰要技术有技术,要速度有速度,整个前场区域都是他的活动范围。但高红波此举却把他摁死在了禁区,等待着队友的传球就好了。这位帕尔马的前锋一回到国家队,一到了高红波手下,就变成了一个只会靠头球抢点的球员了。

    马俊强运气不错,他是个门将,位置比较特殊,在战术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在俱乐部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张述杰实在不喜欢长留禁区,他几次都跑到了外围拿球,而且跑得还比较远,快到前腰的位置了。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当他出来的时候,禁区里面就没人了。高红波不禁对他大喊,叫他注意自己的位置。

    逼不得已之下,他又返回禁区,继续站桩。

    像张述杰这种前锋回撤拿球的打法目前已逐渐风靡欧洲足坛,很多球队开始尝试这种打法。尤其是当队伍实行三前锋时,一左一右两名前锋都要回撤控球,而中锋则要为两名前锋吸引火力。张述杰在帕尔马的位置是右前锋,回撤拿球的机会不少,但是在国家队,这种机会几乎没有。

    这也并不是说只要派出三前锋就一定要在禁区放一个高中锋。这个赛季的巴塞罗那就放弃了类似打法,否则伊布也不会离开诺坎普了。巴塞罗那的三位前锋个头都不高,新加盟的比利亚是左前锋,本土新星佩德罗是右前锋,梅西出任“伪中锋”。换而言之,这是一种没有中锋的打法。

    不过这对球员的要求极高,当前锋撤出禁区时,其他的进攻队员就必须马上冲进禁区,要么两路包抄,要么中路插进,这样才不会让禁区之内无人接应。

    另外,即使球队只上两名前锋,也很少有人会设置纯粹站桩式中锋了。现代足球对前锋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论是边锋影锋还是中锋,都要有全面的技术,伊布便是当今足坛中锋的翘楚。像维耶里、巴蒂斯图塔那种单纯的射手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高红波的执教意识显然还达不到这种高度,他还是采取着老式打法。他只看到了张述杰射术精湛、抢点出色,却没看到这位年轻前锋的脚下技术。

    张述杰在禁区抢点、赵文康在边路传中、李慕在中场控球,看起来似乎很美好,实际上他们之间的直接联系真的很少。李慕被位置所限,找不到张述杰,便去找赵文康,但是他身为中前卫,位置却更靠向左边,他和赵文康之间还隔着一个郑志。

    他又去找左前卫邵家一,这个德乙球员能力有限,球虽能传进禁区,可总是送不到自家前锋头上。后来李慕干脆直接把球踢到右边去,赵文康好歹比邵家一强多了。

    中国队的打法并不显得凌乱,只是太过单一,三位主要的进攻球员都无法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

    下底,传中!再下底,再传中!这便是中国队的打法。

    屈波的活动范围倒是很大,却因此影响了张述杰。张述杰觉得,屈波除了速度快,似乎再也看不到什么优点,特别是跑位意识极差!这个当年在世青赛一战成名的“追风少年”,长年累月侵染在国内联赛的大染缸里,慢慢的消磨了自己的天赋。

    比赛的第三十八分钟,中国队的后防线出现失误,伊朗队的中场队员泰姆瑞安在点球点附近推射破门,攻破了马俊强的十指关,中国队0:1落后了。

    这个失球怪不得马俊强,是后卫防守漏人,泰姆瑞安又正对球门,目标太大,马俊强也无能为力。

    他看着这群冒失的后卫很想发火,大禁区的点球点位置都没人去防守,一窝蜂的扎在小禁区前,这是职业后卫做出来的事吗?

    但他终究把怒火憋在了心里,他是新人,国家队的后卫都是老前辈了,他只能忍下这口气。

    上半场也以伊朗队客场领先中国队而结束。到了下半场,高红波做出了换人,几名海外队员都还留在场上。虽然张述杰等三人觉得这种战术对他们苦不堪言,可是高红波却并未觉得异样。在他眼里,大家都执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