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六十章全面发展(2 / 3)  影视世界生活录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在二十一世纪,磺胺这种药物,不但快淘汰了,生产制作方法都烂大街了。

    各种更简单的生产方式和工艺,他知道的不少,成本十分低廉,甚至不到如今生产成本的十分之一,质量更好。

    既然如今的生产成本这么高,市场又这么大,不插上一脚实在不合适,打个折卖便宜点,不愁没市场。

    同时,这也是一个潜力极大的财源,最起码,只要别的药企找不到比他更先进的量产工艺,以国内低廉的人工成本,比价格和质量,没有药企能比得过。

    】

    仅磺胺这一项,吃个七八年红利没问题。

    另外两个研发小组,根据李牧提供的资料,分别研发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和治疗血吸虫病吡奎酮

    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943年米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罗格斯大学教授赛尔曼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析离得到,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瓦克斯曼也因此获得195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链霉素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新纪元。从此,结核杆菌肆虐人类生命几千年的历史得以有了遏制的希望。

    这款药同样市场潜力巨大,不过比青霉素量产的时间更晚,一直到五十年代,提取技术才进一步完善,开始进行大规模量产。

    放到现在这个年代,链霉素的量产自然很复杂,放到二十一世纪,这种药物的量产方式太简单了。

    李牧把具体的生产方式写出来,交给研发小组,在这个时代试着量产,争取成为仅次于青霉素的一大财源。

    另外,如今这个时代,吸血虫病十分普遍,特别是国内,更是比比皆是。比如五十年代,更是在南方地区大规模爆发,俗称大肚子病,谈之色变。

    吡奎酮是七十年代国外发现的广谱驱虫的合成药,得知对血吸虫病有效后,国内于同年试制。上市使用30多年,一直作为抗血吸虫病的主力药物和抗其他寄生虫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一线应用,为人类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这种药物简易的方生产方式,同样有不少,以这个年代的技术完全可以量产。

    最后一个研发小组,便是根据李牧提供的资料,研发量产吡奎酮。

    有了这三种在这个时代,应用十分广泛,堪称神奇的药物,绝对能获取大笔资金,按自己的方式,打造这个时代。

    这天下午,李牧来到军官短期培训班,观看战术演练。

    看着场下的身影,首先是一名士兵探出头查看了一下,带头冲了上去,身边八名士兵也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往上冲。

    动作矫健,战术娴熟,李牧点了点头,不愧是未来我军经典的三三制战术。

    这种战术最早起源于抗战争,成熟于内战,大量运用于朝战,是我军步兵训练大纲的核心战术之一,主要用于步兵班组突击战术

    曾在朝战场上大放异彩,志愿军就是靠着这种战术,以简陋的武器装备让米国大兵吃了不少苦头,朝战一结束,米国西点军校就将其列入教学经典桉例。

    如今,这种战术尚且没有出现,李牧也是根据以前看过的一些资料,大概整理了一些三三式战术的简单的方法,交给军官训练班,让他们自己演练和完善,结果还不错。

    这种战术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为便于相互接应,一般排成三个梯队。

    三人战斗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班长、副班长、组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行动。

    战斗小组进攻时,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呈三角阵型,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根据组长或班长指令随时变换战斗队形…

    观看完战术演练,看着手中总结的完整版三三制战术的小册子,李牧点点头。接下来小册子将大量印发,提供给前线部队,以及北边的部队。

    最近,和北边的合作渐渐变多了,比如油矿。

    陕北延安一带,有石油的记载可以上朔到两千年前的汉代。当时延安叫高奴县,延河叫洧水。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所着的“汉书·地理志”中就写下:“上郡高奴有洧水,可燃。”

    北宋时期,延安叫鄜延路。宋代着名科学家沉括在担任延路经略使时,对延安一带进行了周密考察,也得出鄜延境内有石油的结论。在其所着的《梦溪笔谈》中,首次确切地使用了“石油”这一概念:“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到20世纪初,石油开始“大行于世”。陕西巡抚曹鸿勋曾一次次上奏主张“以延长煤油与外国煤油争衡”,延长石油“非速自办,不能杜外人之觊觎”。1904年,曹鸿勋的奏请终于得到允许。清廷拨地方官银8万余两作为开办费。

    1907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