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六十章全面发展(3 / 3)  影视世界生活录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6月5日,中国第一口油井在延长县西门外开钻,历3个月,当深度钻到69米时,井中见油,钻到81米处,完井,日产原油可达1~1.5吨。当年,延长石油厂炼出的煤油送到西安,煤油汽灯光亮耀眼,好似黑夜中的小太阳,曾一时轰动了西安城。

    1935年,饱经风雨的延长油矿落到了北边手里,他们也没什么钱买机器采油、炼油,只能用最原始的土办法,一年倒也能采集几百吨的石油。

    然后用这些石油,生产出汽油、煤油、石蜡、油墨、擦枪油、凡士林等产品,不但保证了机关和边区军民的用油需求,还能卖出一批,作为北边的经费。

    只是,年产几百吨石油,看似不少,其实真的很少。李牧随便跑一趟国外,空间里就能采购两三万吨汽油,这点产量真的不够看的。

    只是,也要考虑未来,如果航路中断,必须做到自给自足,武器如此,能源即如此。

    恰好,见到李牧的能量,国外的各种武器和商品都能采购,北边也有意合作,一同开发延长石油,双方一拍即合。由李牧负责采油、炼油设备的采购,北边负责生产。

    虽然,现在的这点产量他瞧不上,有了采油和炼油设备,产量就不止这点了。据他了解,二十一世纪以后,延长油矿仍然没有枯竭,每年的产油量基本都超过千万吨,潜力很大。

    由此,也让李牧产生更多想法,国家如此积贫积弱,关键就在于没有工业化,虽然在李牧的努力下,已经建成工厂几十家,不少东西已经可以自己生产了,但仍然远远不够。

    有了青霉素和其他几种药物,接下来他不缺钱,可以采购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完善南阳的工业体系,最起码航路中断,也能自行生产各种工业产品。

    但,还有一个弱点,南阳地盘够大,近三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够多,这么多西迁人口涌入,早就超过千万,其中还有不少比例的知识分子和工人。

    不缺工人,不缺工厂机器,但缺乏必要的原材料,比如钢材…

    但,南阳缺材料,北边不缺…据他所知,北边虽然地上荒芜,底下全是宝贝,煤炭、钢铁、石油样样不缺。何况,陕北再往北边走,就是鄂尔多斯和包头,同样地下都埋藏了无数的能源和矿产。

    不但是陕北,还有陕甘宁边区,虽然粮食产量不高,地下埋的好东西真不少,比如如今果府掌握的玉门油田,还有甘肃那一片,上好的铁矿,都是极好的原材料基地。

    北边负责原材料,南阳负责生产,刚好配合得天衣无缝。

    两边沟通过后,北边自然十分乐意,不过,不论是油田,金属矿还是煤矿,都是让人眼红的玩意儿,特别还是在北边手里,果府能看得下去?

    说到底,能不能守得住,还要看武力。

    恰好,李牧采购的武器,陆陆续续开始到货了。不论是为了抗日,还是为这个国家的工业化打下底子,增强北边的实力都很有必要。

    李牧直接拨了十万杆毛瑟98k,两千具掷弹筒,还有一批m2重机枪,捷克轻机枪,迫击炮,榴弹炮…送了过去。

    一同送去的,还有两条枪械生产线,三条子弹生产线,一条迫击炮生产线,两条手榴弹生产线…充实北边的战争潜力,和自给自足的能力。

    以北边的兵员素质,有了这些武器和生产线,不说打跑小鬼子,抵御一下果府的威胁,从西北马家手里,接管陕甘宁部分地区的控制权,还是没问题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