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2章 傻眼的李广(九千字章)(1 / 6)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李广的栽赃手段并不高明。

    但栽赃的关键不在于手段高明与否,只在于是否有效。

    别管哪朝哪代的皇帝,最忌讳的就是谋反之事。

    皇帝称孤道寡,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很难毫无保留的完全相信一个人。

    御苑的混乱,让弘治帝陷入了恐惧和疑惑。

    他仿佛体会到了未登基前,处处防着别人对他下黑手的感觉。

    弘治帝狐疑的打量着兴王。

    他的心中疑虑重重:老四会谋反嘛?他是朕最亲近的兄弟。

    不对!无情最是帝王家。跟统御九州万方的权力相比,亲情又算得了什么?

    君不闻沙丘宫变,子杀父?

    君不闻玄武门之变,弟杀兄?儿囚父?

    即便是本朝,还有叔侄反目,兄弟阋墙的惨剧。

    在冰冷的权力面前,亲情一文不值。

    成化二十二年,老四差点取代了朕。那时他还年少,不晓事,怪不得他。

    但他如今已经成年。他会不会懊恼当初没在储位之争中胜出?

    弘治帝又看向了常风:常风会做老四的帮凶嘛?

    如果在弘治八年之前,他肯定不会。他是朕身边的第一宠臣,总掌卫权。朕对他极尽恩荣。

    弘治八年之前,他绝没有参与谋反,扶立新君的动机。

    可是弘治八年之后,朕几乎将他闲置。卫权也被朕给了牟斌。

    从锦衣卫大掌柜,到锦衣卫一闲人。这样的落差,他能没怨气嘛?

    弘治帝越想越觉得,有可能真的是内外勾结,起兵谋反!

    想到此,弘治帝倒吸一口凉气。

    不多时,石文忠和张永被带到了弘治帝的面前。

    弘治帝问:“你们为何要带奋武营骑兵来御苑?”

    石文忠是个武将,说好听的叫直来直去,说不好听的叫神经大条。

    慌乱之下,他竟说:“常同知派了一名大汉将军,说御苑出现了鞑靼骑兵。鞑靼人杀了皇上您。”

    “常同知和兴王写了调兵令,命我们带奋武营来保护太子。”

    弘治帝龙颜大怒:“放屁!朕活的好好的。什么时候被鞑靼人杀了?”

    李广在一旁添油加醋:“皇上,事情已经明了!兴王、常风勾结石文义、张永谋反!私自调兵图谋不轨!”

    “他们竟然还敢诅咒皇上短寿!编造皇上驾崩的谣言!”

    “这真是耸人听闻!欺天啦!”

    李广直接抢了弘治帝的口头禅。

    常风听了石文忠所说,吓得脸都白了。他连忙跪倒申辩:“皇上,臣从未派人去找石都督。更未写过什么调兵令。”

    张永是个聪明人。

    所谓的聪明人和笨人,区别在于对于一件事的反应时间长短不同。

    同一件事,可能聪明人一瞬间就能反应过来。

    笨人则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反应过来。

    张永立马反应过来:“那个受伤的大汉将军,极有可能是被居心叵测的人指使。”

    “皇上,贱奴和石都督是被蒙骗了。救主心切,这才带兵来御苑。”

    弘治帝吩咐石文忠:“把你所说的调兵手令拿给朕看。”

    石文忠奉上了手令。

    弘治帝看后自言:“的确是四弟的随身小玺,签字也是常风的笔迹。”

    御苑不是公堂。混乱的状况下,弘治帝没有在此地断案。

    他条理清晰的下达着命令:“命吏部尚书马文升、兵部尚书刘大夏、司礼监掌印萧敬调五城兵马司人马,护送朕回宫。”

    “命奋武营兵马立即返回驻地。”

    “命锦衣卫大汉将军放下刀枪。”

    “将兴王、常风、石文义、张永先行看管起来!”

    五城兵马司是整个京师战力最为低下的一支武装力量。

    兵马司虽带“兵马”二字,却与军队关系不大。属巡城御史督管的治安衙门。

    弘治帝不能确定是否真的发生了兵变,又有哪些京营驻军卷入了兵变。

    稳妥起见,他只能让兵马司的人马前来护送他回皇宫。

    至于老四、常风等人,别管是不是真的图谋不轨。先控制起来再说。

    不愧是明君,慌乱之下他的思路很清晰。

    兴王蒙受了不白之冤,他十分委屈:“皇兄,臣弟从未”

    弘治帝摆摆手:“先不要说了。朕不会冤枉自己的亲兄弟。御苑之事,日后朕自会查清。”

    转头弘治帝又吩咐李广:“你让下面人照顾好兴王。”

    常风已经咂摸过味儿来了。胡言乱语的大汉将军,伪造的调兵手令看来有人在故意栽赃兴王和我!

    一个时辰之后,马文升、刘大夏、萧敬率领兵马司三千兵丁,将弘治帝护送回了皇宫。

    弘治帝回宫后,下了一系列旨意。

    第一道旨意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