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五章 他能写书?(3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为了在农民起义的时候有一个政府可以协调各方快速精准的镇压,联邦体制最终确立。

    为了生存而使用分权体制调和矛盾,那么在生存难题解决以后,内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会很快爆发,到了那个时候,美国如果不想分裂,只有两个选择。

    一,爆发一场内战,决出一个可以改变体制的天降猛男,改变美利坚政治的底层运行逻辑。

    二,转移矛盾到外部,走向扩张主义,从外部获取巨大的利益满足各利益集团的贪婪胃口,用增量社会的出现延缓矛盾的爆发,降低矛盾的烈度。

    美国成功建立分权体制的例子由美国自身的特殊国情决定,并不完全是三权分立体制的成功,只是因为他们需要,所以选中了三权分立。

    简单来说,是美国成就了三权分立,而不是三权分立成就了美国。

    赵学宁不看好美国的未来发展,觉得美国未来会走向一种新型的“帝国主义”之路,三权分立也不能真正解决滥权的问题。

    所以该如何解决滥权的问题,必须要重新进行认真的思考。

    而赵学宁自己作为一个掌握几乎绝对权力的人,在书里十分坦诚的承认自己在兰芳共和国掌握几乎绝对权力这个事实。

    因为他是这个国家的创立者,成就无法动摇的功绩,拥有近乎神明般的威望,以及极强的军事能力,这是他权力的基础,不因为任何制度而改变。

    就算他自己要确立共和体制,要搞分权制度,可是当他决定夺取某个制度上不属于他的权力的时候,还是没有人能够成功阻止他。

    他依然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即使他不是皇帝,这是整个国家所有人都默认的事实,甚至于没有人会为了制度而对抗赵学宁。

    所以只是搞制度是没有用的,只是靠上层政治精英内部的自我调整,是很难起到效果的。

    赵学宁甚至还“预言”,当这套制度运行下去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会让人们产生对于擅权、专权的过激心理。

    发展到最后,民众甚至不能容忍任何一个政治人物有足够的政治权威,并且会进一步的把自己的利益当作自由、人权,不能容忍自己丝毫的利益被威胁到。

    当一些政治人物想要推动一些短期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但是长期来看对于国家有利的政策,就会被反对者冠以“独裁”“专制”的罪名,从而利用制度使其倒台,为自己谋取短期私利,以至于国家和全体民众失去未来。

    这种用分权制度互相攻讦、损害国家长远利益的可能,是赵学宁对分权体制最大的担忧。

    所以在《共和国》最后的篇章里,赵学宁认为自己目前发现的比较好的制度是可以集中权力但难以实现擅权专权目的的共和集权制度。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