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七章 您对中国产生兴趣了吗?(1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因为赵学宁秉持的“公民论”和“国民主义”,包括赵学宁反对贵族与特权的存在,表示在共和国里只有公民,不该有贵族和特权,并表示他正在中华大地上展开行动,全力铲除贵族存在的土壤。

    这样的言论使得法国的贵族们对《共和国》大加抨击,对赵学宁本人也是大加抨击,称他为“戴着眼镜的猴子”。

    尽管如此,也有少数受到启蒙思想所影响的开明贵族对赵学宁的说法持中立乃至于稍稍赞同的态度,比如在法国国内有相当高声望的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功勋人物拉法耶特。

    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以及在美国参加独立战争的经历使得拉法耶特认同共和体制与自由主义,他对赵学宁的行动表示了相当程度的客观态度。

    “赵学宁推翻专制且野蛮的鞑靼政府,建立了共和开明的兰芳政府,这是共和的胜利,是文明的胜利。”

    但是由于他出身贵族,不可分割的血统属性与内心深处的忠君态度时时刻刻与他本身的共和倾向处在矛盾的挣扎之中。

    对于赵学宁反对贵族和特权的言论,他拒绝公开宣称自己的态度。

    另外,对于赵学宁提出的国民主义和公民国家的论调,他表示反对。

    他不信任人民。

    还有赵学宁对美国的建立与未来所提出的论调,虽然他不知道赵学宁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美国的,但是他亲身参与了美国独立的过程,他认为美国就是共和与自由的,对于赵学宁的论调他表示明确反对。

    另外也有一位法国伯爵克劳德·昂利·圣西门,他阅读了《共和国》之后,对赵学宁提出的教育公民、形成公民社会之后以社会共识维护共和制度的说法很感兴趣。

    私下里,他向自己的友人表示自己比较赞同这样的看法。

    不过如拉法耶特和圣西门这样的贵族毕竟是少数,总体来说,在法国政治和贵族圈子里只有少数人对赵学宁的看法偏向正面。

    以法王路易十六为代表,公开宣称赵学宁率领的兰芳政府击败了清政府,是“中国的灾难”,“但愿不会波及到欧洲,成为欧洲的灾难”。

    乃至于有一些贵族建议路易十六禁止《共和国》的传播,以防这种思想玷污了伟大法兰西的荣耀。

    不过路易十六自信的表示——我的子民不会因为一个来自远方的中国人的一本书就背叛我。

    从而没有采取行动。

    因为路易十六的自信,《共和国》得以在法国继续流传。

    成书传播很少,但是相关言论和部分篇章因为人们的口口相传和少量的刊印传播而更加广泛的传播开来。

    于是在风起云涌的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之前,很多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法国人都通过各种渠道阅读到了这本书,并从中获得了各自的感悟,汲取了不少营养。

    比如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的玛莉·简·罗兰以及她的丈夫罗兰先生。

    两夫妇通过一些渠道得到了一本完整的《共和国》法语版,如获至宝的阅读起来,昼夜不息,很快便成为了这本书的信徒与赵学宁的狂热粉丝。

    他们在与他们的那些信奉共和主义的朋友们的交际之中,不断的用这本书里面赵学宁的一些言论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从而使得这本书在夫妇两人的交际圈子里得以广泛传播。

    不过对于这本书里的言论,他们也会出现一些分歧。

    比如针对赵学宁提出的“封建王权势力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必须要通过决然的革命行动促使他们了解到他们的时代正在远去,如果他们依然执迷不悟,就必须要用流血的方式彻底埋葬他们,否则革命将无法胜利”这一看法,不少人就觉得赵学宁太过于激进。

    他们认为中国和法国的情况不同。

    赵学宁面对的是野蛮且专制的鞑靼政权,与他不是同一种群,消灭掉鞑靼政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没什么心理压力的。

    但是法国人的国王却是真正的法国人,且他的祖父深受法国人的崇敬,他的家族源远流长,血统高贵,所以是否需要流血还有待商榷。

    随后,在三级会议召集期间,在第三阶级的充满热情的代表们自发组成的布列塔尼俱乐部里,一位年轻的律师高举着《共和国》,热情地向人们宣传赵学宁的共和理念。

    即必须要用流血消灭封建势力,并彻底断绝他们存在的土壤,以维护共和国的理念。

    这位年轻的律师名叫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

    他并不算资深的共和主义者,但是却在短短的几个月里迅速脱颖而出,在数百名布列塔尼俱乐部的成员里很快就进入了排行前二十的受欢迎者的序列之中,并且继续前进。

    他的演说能力一开始并不优秀,很难吸引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他努力练习,快速提高演讲水平,很快成为数一数二的演讲高手。

    他时刻拿着一本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到的《共和国》,言必称兰芳共和国与大总统赵学宁,俨然成为了赵学宁的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