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3 / 10)  大明王朝1566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中冒出的光这时也慢慢收敛了,三个人都不禁向门边望去。

    马宁远还是穿着那身便服,走进来时十分的平静。

    三个人都望着马宁远,马宁远却不看他们,径直走到胡宗宪面前,从衣襟里掏出一叠供状:“怎么毁堤,都有哪些人合谋,罪职都写在这上面。我签了名,常伯熙和张知良都签了名。现在呈给部堂大人。”

    胡宗宪深深地望着马宁远:“放下吧。”

    马宁远双手将供状放在大案上。

    胡宗宪:“你下去吧。”

    马宁远却退后了一步,跪了下去:“天一亮卑职就要走了……欠部堂的大恩大德,卑职只有下辈子再报偿了。”说完,给胡宗宪重重地叩了个头,这才站起,也不再看那三个人,大步走了出去。

    那三个人这时都懵在那里。

    胡宗宪:“这份供状你们要不要再看看?”

    三个人都没有吭声。

    胡宗宪:“不想看就不要看了。我胡宗宪也希望这份供状永远不再有第二个人看到。可逼反了浙江的百姓,倭寇趁机酿成大势,我胡宗宪不但要献出这颗人头,千秋万代还要留下骂名!因此,我不能让有些人借着改稻为桑乱了浙江,乱了我大明的天下!我没有退路,你们也不要打量着有退路。我再问一句,这道奏疏你们改不改?”

    三个人眼睛望着地上,好一阵沉默。

    杨金水开口了:“部堂既然这样说了,真为了我大明朝的天下好,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何茂才望向郑泌昌:“照部堂的意思改吧?”

    郑泌昌:“好吧。”说完,慢慢向那书案走去。

    几天后,那份奏疏与一封郑泌昌、何茂才联名的信先是送到了严世蕃手里,这时又由严世蕃送到了严嵩的手中。

    “好、好……”看完奏疏与信,严嵩连说两个“好”字。说话时,他的嘴在颤着,连带着头和须都在抖着,一下子显出了老人中风时的症状。

    严世蕃本来像一头困兽在那里来回疾走,见到罗龙文还有刑部侍郎鄢懋卿露出惊慌的神色向严嵩疾步走去,便也停了下来,向父亲望去。

    罗龙文那两人已经奔到严嵩的身边,扶着他,抚着他的背:“阁老,阁老,不要急,不要急……”

    严嵩慢慢停住了颤抖,两眼却还在发直,望着面前书案上的奏疏和信。

    “真是人心似水呀!”鄢懋卿一边继续抚着严嵩的背,一边愤慨地说道,“他胡汝贞走到这一步万万让人难以想到。”

    “好嘛!”严世蕃咬着牙,“我们可以扶起他,现在还能踩死他!龙文,策动御史上奏疏,立刻弹劾!”

    “住口!”严嵩缓过气来了,那只枯瘦的老手在面前的奏疏上拍了一掌。

    严世蕃不吭声了,两眼却还横着,狠狠地盯着地。

    严嵩:“我问你,问你们,毁堤淹田是怎么回事?”

    罗龙文和鄢懋卿自然不敢接言,严世蕃也没有接言,两眼依然横着,望着地面。

    严嵩:“说!”

    严世蕃:“说就说吧。改稻为桑的国策推不动,他胡宗宪又首鼠两端,不淹田改不动,淹了田就改动了,就这么回事。”

    严嵩想说话,那口气又觉着一下提不起来,便停在那里,两眼慢慢闭上了。

    罗龙文给严世蕃递过一个眼神,示意他先冷静下来。

    严世蕃走到椅子边一屁股坐了下去。

    罗龙文轻轻地在严嵩耳边说道:“事先没跟阁老请示,是我们的错。本意也是怕阁老忧心,想干完了以后再跟阁老详细禀报。浙江那九个县的田,今年的青苗总是要改成桑苗的,不淹是改,淹了也是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不体谅朝廷的难处,我们也只能这样干了。本来像这样的事,胡宗宪只要和郑泌昌何茂才还有杨公公他们一个口径,报个天灾也就过去了。没想到他这次竟如此不可理喻。好在他总算还有些顾忌,只报了个河堤失修。我想,无非是出个难题而已,大事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改稻为桑的国策不能推行大势已经不可收拾!”严世蕃又焦躁起来,“他现在逼着郑泌昌何茂才还有杨公公联名上了这道疏,公然提出三年不改。国库这个样子,能支撑三年吗?”

    鄢懋卿:“他说三年不改就三年不改?”

    罗龙文:“不是他说三年不改就三年不改的事,高拱张居正那些人有了这个由头一起哄,事情便难办。我担心的是他胡宗宪那里还揣着马宁远的那份供状,吕公公那边有了顾忌就不一定和我们一起硬顶。我想,当务之急是阁老得立刻去见吕公公,然后一起去觐见皇上。只有皇上还决心要改稻为桑,剩下的事都好办。”

    严世蕃的脸色慢慢好些了,深以为然地望了一眼罗龙文,又望向严嵩。

    严嵩叹了口气:“八十一了……这条命也该送在你们手里了……”

    罗龙文鄢懋卿立刻退了一步,跪了下来。

    严世蕃满脸的厌烦,却也不得不跪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