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2 / 10)  大明王朝1566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回事?”

    那老丈感慨起来:“皇上还是好的,太子爷也是好的。这才派了个海老爷来给我们做主。江南织造局一定是奉了皇上和太子的密旨,叫他们帮海老爷的忙,这才给我们送来了粮,借给我们度灾荒。”

    锦衣卫那头听他如此胡乱琢磨真忍不住笑了。

    那老丈:“你不相信?”

    锦衣卫那头立刻答道:“不是。我是说织造局既然把粮运来了,为什么还装在船里,不借给你们?”

    那老丈:“不是不借,是我们现在不愿借。”

    锦衣卫那头:“你们不是等着粮救命吗?怎么又不愿借了?”

    那老丈:“官府说了,借了粮以后要把田都改种桑苗,大家伙儿便不愿借。”

    锦衣卫那头:“听说种桑产丝比种粮卖的钱还多,为什么改种桑苗你们反倒不愿借?”

    那老丈:“都六月半了,现在种桑苗,今年也收不了多少丝。到时候官府叫我们还粮,还不起,把我们的田收了去怎么办?”

    锦衣卫那头:“这粮不是皇上借你们的吗?皇上不催你们还,谁敢催你们还?”

    那老丈:“说是皇上借的,其实是那个大老板沈一石和省里的人抵不过我们海老爷,这才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借的。皇上离得这么远,到时候海老爷要是升官调走了,谁给我们做主。”

    锦衣卫那头:“总不成你们跟官府就这样耗着?”

    那老丈:“只要官府不逼我们改种桑苗我们便借。借了粮赶插秧苗,到十月收了稻,还一半还有一半,这个灾年便过去了。几十船粮都在江上,一日两顿,到时候便有粥喝,总不成还有谁敢把皇上运来的粮又都运回去。”

    “我明白了。”锦衣卫那头站了起来。转身走了。

    “你明白什么呀?”锦衣卫都走远了,那老丈还在兀自问着。

    这几天最苦的要数田有禄了。一场惊吓刚刚过去,蒋千户徐千户走了,这么多灾民又来了。没有粮吃闹事,有了粮借给他们又不要。海知县偏叫自己在这里守着,一日两顿地施粥,下面什么结果也不知道。酷暑当头,忧急攻心,这时已然病了,一把大伞罩着,躺在竹椅上,眼是青的,脸是黑的。

    那边正发着粥,一个衙头过来了,手里拿着一张赈粮的单子:“二老爷,这是今天下晌一顿粥的粮数,你老签个字吧。”

    田有禄:“一共吃了多少粮了?”

    那衙头:“几天下来,已经吃了一船半了。”

    “总这样吃下去,哪是个头!”田有禄十分焦躁起来,“拿粮买他们的田闹事,借粮给他们种桑也闹事。哪有这样的刁民!他们天天这样吃粮,吃空了罪名还不是我来担?从今天下午开始,这个字我不批了。要批,你们找海老爷批去。”

    那衙头见他不肯签字,也不着急:“那我就拿给海老爷去批。他老问起来,我是不是说是你老要他批的?”

    田有禄又气又急:“上面是恶官,下面是刁民,连你们这些当差的都来挤对我了!”

    那衙头:“二老爷,时运不好也不是你老一个人走背字。连你老都不担担子了,我们这些人怎么当差?”

    田有禄没话回了:“把单子拿来吧。”

    那衙头捧着单子垫在手掌上,伸了过去。田有禄从衣襟里掏出一枚人名章,也没有现成的印泥,便把那颗章面伸到嘴里哈了一口大气,在单子上盖了个浅浅的印。

    那衙头捧着单子看了看,兀自唠叨着:“这印可不太清楚……”

    田有禄两眼一瞪:“你愣要跟我过不去是不是!”

    那衙头:“我也没有说什么。”这才揣着单子慢慢走开了。

    衙头走了,一个衙役又提着一个食篮来了,走到了田有禄的伞下:“二老爷,夫人给你老炖了一只鸡,说叫你老赶紧吃了,补补身子。”

    田有禄叹了口气:“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当着这么多灾民叫我吃炖鸡?”

    那衙役:“要么你老到船舱里去吃?”

    田有禄不耐烦了:“吃不下。你拿回去给老太爷吃吧。对了,老太爷接到府里去了吗?”

    那衙役:“没有呢,夫人还是不愿意接老太爷过来住。”

    田有禄倏地坐了起来:“她是想叫我死还是怎么?海老爷都点着名骂我不孝了,先前那么多烂事还得过关,回去跟她说,再不把老太爷接过来,就叫她回娘家去!”

    那衙役:“二老爷,这个话小的怎么敢去说……”

    “这个贱人哪!”田有禄一声长叹,“扶我起来,我去接老太爷。”

    那衙役却没有扶他,反而俯下了身子,低声说道:“你老现在最好不要到城里去。”

    田有禄:“怎么了?”

    那衙役低声地说道:“按察使何大人来了,带了好些兵,在牢里找不到那些人犯,这时正在衙门里跟海老爷打擂台呢。”

    田有禄一惊:“何大人来了!从哪条路来的?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那衙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