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炼铁(2 / 3)  汉冠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起,耿滕手上若是无兵可用,这益州,恐怕是收拾不起来的,况且,刺史坐镇梁州,有刺史在,益州便无险可守,便是这李特真的想反,我等也可长驱直入,再复制今日故事。”

    王敦一句话,有理有据,但是罗尚心中的担忧,却是没有消下去。

    “羌人与我汉人多有矛盾,恐怕贤侄现如今的想法,还是太过于天真了。”

    “无妨。”

    王敦轻轻摇头。

    “刺史可以在成都多坐镇几日,脏活累活,都让这些羌人来做便好,明日我回洛,定然为刺史请功的。”

    这一次来,是什么收获也没有。

    罗尚轻轻摇头,叹了一口气。

    “唉,这李特,迟早是祸患,现在贤侄不信,日后,恐怕还得你来一趟了。”

    罗尚起身,脸上多是忧愁之色。

    “既然你明日要赶路,老夫便不打搅你歇息了。”

    “那前辈便一路走好了。”

    罗尚挥袖而去,王敦看着罗尚的背影,轻轻摇头。

    他当然知道李特迟早是祸患。

    但是这个祸患在他失控之前,可以为他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处,便是失控了,恐怕也可以再为他镀金一次。

    这事情对王敦来说,是好事。

    至于这天下是否太平的时候,与他王敦有什么干系?

    ......

    一连十多日过去。

    益州的捷报,也是传到皇帝耳中了。

    皇帝自然是龙颜大悦,紧随其后的好事,便是休沐一日。

    王生也算是有时间继续鼓捣自己的事情了。

    这十几日来,王生招贤世家的事情已经是过去了。

    比之那些寒门来说,这些世家子弟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这个时代没有科举,士子读书,也并非是应付考试,有的是诗赋,有的是实操,三玄之学,天文地理,算术历法,这些士子也所有涉及的。

    毫不客气的说,这些士子从小,就是奔着当官去的,所接受的教育,也全是为了当官。

    自然,管理水平是有的。

    颍川的事情,张宾去管,魏郡的事情,王弥去做,至于荥阳,王生便把此地屯田重任,交由裴行来做。

    裴行能力是有的,但是压不压得住手底下的人,就得看他的本事了。

    这也是王生对这裴行的考验了。

    能一招贤便坐上一郡管事的位置,恐怕这裴行也是第一人了。

    将三地的事情都交由给下属去做,王生并非是无所事事。

    实际上,王生有事情要做。

    休沐之日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是休沐,但对王生来说,则不是。

    前几日中军北营前来禀告皇帝,言之甲胄老坏,兵刃腐朽,需要新制兵器甲胄,更换原来破旧的兵器甲胄。

    这当然并非是中军北营的人为了军费说的话。

    这是实话。

    实际上,从晋武帝将吴国剿灭了之后,天下太平,对中军北营的军费,也是一减再减。

    到了晋惠帝贾南风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军费的,只是支付粮饷而已。

    原因自然很简单。

    贾南风与张华都不是好战之人,也看不起这些当兵的,天下承平,自然是重文轻武的。

    这便也导致中军的武器已经是跟不上了。

    皇帝司马遹听闻此事,很是重视。

    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重视了。

    他非是贾南风张华一流,他要对付诸王,最要依仗的,就是这些中军士卒了。

    因此,他答应了中军更换武器的请求。

    只不过...

    给十万中军更换甲胄兵刃马镫一类的东西。

    需要大量生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皇帝没钱。

    少府没钱,国库的钱也拿不太出来。

    而清查户口,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所以,皇帝面临这一个很尴尬的事情,他没钱。

    但他又答应了中军的要求。

    思来想去,最后皇帝把这个差事丢到王生身上。

    换做是常人,恐怕是不知道该如何做。

    但王生却是另辟蹊径。

    没钱是吧?

    那就找别人借钱!

    融资!

    王生个人投入五千金进去,再拉来卫阶王敦王导等勋贵的投入。

    甚至皇帝宗王也有参股。

    所参之股,按照比例分钱,当然,皇帝除外,皇帝占大头,五成。

    将作监所铸兵刃,卖与朝廷,朝廷再给中军。

    也就是说,大家赚朝廷的钱,赚天下百姓的钱。

    原本这个方法应该是阻碍重重的。

    但是,皇帝,大臣,宗王,这些个阻碍势力,全部进来了。

    把敌人变成自己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