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炼铁(3 / 3)  汉冠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人,也就是没有敌人了。

    其中,最属皇帝开心了。

    皇帝占五成,也就是说铸兵赚取的钱,他拿到是大头。

    王生给皇帝简单得算了一笔账,后者听完之后,眼睛都直了。

    因为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大了。

    大!

    当然是大了。

    军火生意,能不大吗?

    王生此举,直接是用百姓的钱,给军队铸造兵刃,顺便满足皇帝大臣的奢华之欲。

    钱...

    没人会不喜欢。

    有人反对,那便是与天下勋贵反对,便是与皇帝反对。

    这事情自然可以高枕无忧了。

    铸造兵刃的事情交由王生,王生也在想另外一件事情。

    具体来说,是铸造兵刃的方法。

    战国时期的工匠以累积了足够的经验,能充分的掌握冶炼青铜的技术,按照器具不同的用途,合金中的铜与铅、锡比例也有所不同。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齐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齐金而锡居二,谓之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钢铁兵器正式装备部队后,因为硬度和韧度都明显地优于青铜,也由于骑兵的大量使用,配合其冲锋陷阵、马上接战的战术需要,对兵器的强度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西汉末年时,钢铁兵器几已完全取代了青铜。

    炼铁之法中,春秋战国当时使用的冶炼方法称为“块炼法”。

    当时炼铁使用木炭作燃料,热量少,加上炉体小,鼓风设备差,因此炉温比较低,不能达到铁的熔炼温度,所以炼出的铁是海绵状的固体块,称为“块炼铁”。

    块炼铁冶炼比较费时,质地比较软,含杂质多,经过锻打成为可以使用的熟铁。

    人们在锻打块炼铁和熟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反复加热,铁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减少夹杂物后成为钢。

    这种钢组织紧密、碳分均匀,适用于制作兵器和刀具。后进一步发展到“百炼钢”技术。

    人们在打制器物的时候,有意识地增加折叠、锻打次数,一块钢往往需要烧烧打打、打打烧烧,重复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称之为百炼钢。

    百炼钢碳分比较多,组织更加细密,成份更加均匀,所以钢的品质提高,主要用于制作宝刀、宝剑。

    在西汉中晚期,中国出现新的炼钢技术“炒钢”,这是在生铁冶铸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炼钢技术。

    其基本方法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和液体状,然后加入铁矿粉,同时不断搅拌,利用铁矿粉和空气中的氧去掉生铁中的一部分碳,使生铁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获得钢,这就是炒钢技术。

    这项技术的发明是炼钢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冶炼业能向社会提供大量廉价、优质的熟铁或钢,满足生产和战争的需要。

    但是炒钢和百炼钢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如炒钢工艺复杂,不容易掌握;百炼钢费工费时。

    以皇帝现在要求王生的速度,这个炒钢法,是不行的了。

    也就是说,王生要用到另外的一种方法。

    也就是灌钢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