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六章 多田骏的三板斧(3 / 3)  抗日保安团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不错了。傅作义的第35军虽然也是精锐。但最多跟红军持平。强行军一百公里差不多就是极限了。要是再快。部队减员太大,到了战场也发挥不了作用。

    郑卫国又问道:“马鸿宾的第81军和晋北的金宪章师呢?”

    周参谋长忙道:“第81军也在黄河以南,短时间恐怕无法抵达。金宪章师在今天白天跟日军打了一仗。但没能突破日军的封锁。”

    第26师团北上之后,驻山西的日本第一军立即抽调了一个独立混成旅团赶赴大同,填补了第26师团离开后的空白。而且晋北的地势险要,部队想要潜越也很困难,搞不好还会被日军伏击。

    蔡文治处长遗憾地说:“唉,援军都隔得太远了。傅长官也是,怎么包头才放了一个师的兵力?”

    周参谋长解释道:“你不明白,绥远那个地方太穷。要是把部队都集中在包头,那后勤压力就足以把第八战区拖垮。不过,傅长官这回确实是失算了,没想到日军的打击竟然来得这么快!”

    郑卫国苦笑道:“何止是傅长官,我们不是也是被打了一闷棍吗?这一轮较量咱们算是输给多田骏了!”

    本来包头的防御还是很稳固的,东面有萨拉齐、莎木佳、沙尔沁作屏障,北面各县城、据点也大多被收复,南面是黄河天险,不怕日军包抄,西面更是稳固的后方。日军离包头最近的前哨阵地,像察素齐、托克托,距离包头都在一百二十公里以上。要是按正常的情况,日军一路杀过来,包头方面早就做好准备了。

    可谁也没有想到日军竟然玩了这么一手瞒天过海。看来多田骏确实是有两把刷子,不是“傻瓜元”之流可比。历史上大多认为冈村宁次才是最厉害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其实多田骏也是不差,特别是在战略上,甚至比冈村还要强上一筹。至少冈村在战略方面,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反观多田骏,上任伊始就搞了个“囚笼政策”,即“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治安肃正计划。这个策略看上去费时费力,有些蠢笨,但对八路军的威胁却是极大。因为八路军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有多能打,而是能跑,对付这种流动『性』极大的游击战术,历来没有取巧的办法。像历史上清『政府』镇压捻军,采用的就是长围战术,限制其流动『性』,再以重兵进剿。这从战术上讲无疑是很高明的,冈村宁次后来搞得什么“四二九大扫『荡』”、“五一大扫『荡』”,其实都是延续了多田骏的方略。

    第二步是对付绥远。华北沦陷后,只剩两道大门,一是中条山,第二就是绥远。历史上,傅作义反攻包头,差点儿就得手了。但多田骏立即反扑,虽然没能消灭傅作义,却把他堵在绥西,从此一直到45年都没能往包头以东一步。

    第三步,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著名中条山战役。一举打垮了10万**,把华北的最后一道大门也给关上了。

    尽管当时的战局混『乱』,但回过头来一看,就很明显了,多田骏有目的在打,战略思路非常明确。像这回也是,尽管冀中方面的威胁更大,多田骏却没有攻打冀中,而是出人意料的攻向了包头。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多田骏表面上在冀中外围调兵遣将,造成一副要攻打冀中的假象。同时又对内严密封锁消息,使得冯锟和八路军那么多内线都没有得到相关的情报。虽然是敌人,但不得不承认,这一手玩得很漂亮,把兵法虚虚实实的要义发挥到了极致。

    周参谋长点头道:“总座说得不错!看来以后跟这个多田骏过招,要多个心眼儿了!不过只要包头还在我军掌控之中,咱们就还有翻盘的机会。当务之急是怎么解包头之危。”

    郑卫国赞同地点了点头,又问道:“现在包头危急,傅长官又向我们求援,你们说说,我们该如何应对?”

    蔡文治忙道:“总座,卑职有个想法!”

    ps:更这么晚,没脸解释什么了,大哭!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