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国有二君(1)(2 / 3)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营和三千营一样,共三千人,不过是重骑兵部队。而三千营是轻骑兵部队。

    和骑兵相比,步军要麻烦的多。骑兵只需要冲锋即可,但步军则需要担任多重任务,守城、攻城、野战,都需要他参见。本来胡才的计划则是将骑兵和步军柔和在一起,但最后考虑到要和北面诸部作战,野战之中,步军发挥左右不大,故而分而建之。等以后有条件了,步军之中在增设骑兵吧。

    步军中,每一个步兵配铠甲一套,长枪一枝,横刀一把,弓箭一张、盾牌一面。

    在一个军中,其中一千人为辅兵营,主要负责扎营,挖濠沟,及cao作大型器械。包括cao作各式投石车、云梯,飞楼、云车,冲车,战车及大型的弓弩。

    军队之中的各种器械很多,尤其是步军。不说别的,就弩箭,就有好几种。因为晋阳城北据契丹,故而府库存有不少的弩。有臂张弩,角弓弩、木单弩、大木单弩伏远弩、绞车弩。其中伏远弩she程能达到三百步,约四百五十米左右。臂张弩she程也有二百二十步,角弓弩二百步,单弓弩she程一百六十步左右。而最大的绞车弩,则需要几十人,甚至还得配上马匹才能拉动,其she程也能达到恐怖的六百余步,不过,胡才尚未见到过这种弩。

    对胡才来说,弩箭这种东西,绝对是大杀器,他可是知道秦国的强弩横行天下的啊。当然,这还是胡才前世多从电视上看到。以前的大汉边军之中,就有那种最大的绞车弩,必须得上百人才能拉的动,这种弩的she程也恐怖的达到了近七百步,超一千米远,这绝对是这个时代里最强、最远的远程武器。

    弩这种东西,一旦成了建制,前面加之以步军守护,绝对是那些北方骑兵的天敌,可惜,这东西胡才手中么有多少。

    其实,最让胡才看重的还是重骑兵,可惜,这种玩意不仅对人要求高,对战马要求也要,胡才最后也就弄了三千合格的。

    重骑兵一人两匹战马。一匹装备马甲,一匹不披甲,作为平时乘骑。另外每位骑兵配备一把弓,一把弩,两壶箭,一把横刀,一把骑枪。身上内披一件内甲,外面再披一层明光甲。

    军队整编扩大,胡才也四处巡视,查察军队的扩编情况。

    晋阳城大营,看着那完全武装到了牙齿的重装骑兵们,所有的随队将校都显现出一种震惊的眼神。尤其是那些胡族骑兵将校,更是吃惊不已,他们自认为胡族骑兵大胜与汉人骑兵,但现在,他们很清楚,对上这重甲骑兵,万人也不是对方三千人的对手。

    当三千jing锐的重甲骑兵营破骑兵全都装备了重甲甲后,那就是一片黑se伴着红se的狂chao。黑se的是铠甲,黑se的披风和内忖。虎贲军尚黑,故而披风皆是黑se,内忖也为黑se。三千重甲骑兵,可谓是人如虎、马如龙。一眼看去,除了战马的小腿露在了护罩之外,整个重装骑兵已经没有了半点破绽露在了外面。更让人有种纵横披靡,一往无前的气势。

    在中原王朝的历史当中,有数个朝代都拥有着重装骑兵,三国的虎豹骑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装骑兵更是在连年的征战中多次显露身影,重装骑兵以其可怕的冲击力和破坏力而闻名于世,常常将数倍甚至十倍于已的敌人冲击的七零八落。这是一个让对手提起就会胆寒的名词,无数的名将用重装骑兵奠定了他们名将的位置。

    但也因为重甲骑兵的要求之高,也使得这个兵种难以扩大,以至于难得一见。

    胡才之所以带着众将校来观看重甲骑兵营,就是让众人明白,这世上还有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好应对的,不要以为打败了匈奴人的铁骑,就自以为天下无双。胡才发现,军队之中,不少人都是这种观点,故而他这次让诸人看看,重甲骑兵就是中原王朝的利器。连整个朝廷都无法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就凭现在的虎贲军更是不行。

    除了破锋营重骑兵外,晋阳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北军,一支是禁军,北军由卢植统领,禁军由董承统领。

    董承,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历史上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岳父,董贵人的父亲,官拜车骑将军,原董卓女婿牛辅部将。当时曹cao总揽权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形同傀儡皇帝。董承秘密接受汉献帝的衣带中的密诏,要诛杀曹cao。可是,刘备一开始并没有发动。这时候,刚好曹cao跟刘备一起吃饭,曹cao从容的对刘备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阁下你刘备跟我曹cao而已。像袁绍那一类的,根本不够资格可以算英雄。”建安五年(200年),董承、刘备、马腾跟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除去曹cao。可是,董承家奴秦庆童与董承侍妾暗处私语,被打,后秦庆童怀恨在心而向曹cao密告董承谋反一事事情败露,董承等人都被曹cao杀害。

    此时,因为王允长安兵变,董承和王允,黄琬他们一起来到了晋阳,所以胡才打算让董承担任禁军统领。

    禁军总共三千人,负责陛下的安全。

    这其实是胡才的妥协,少帝想成为皇帝,没有这些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