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章 反复之徒(1 / 3)  三国之战神刘封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夷道城。

    柔和的夕阳斜挂在群山峻岭之间,孟达站在夷道城角上,举目远望,只见北面的长江上笼罩着一层薄雾,灰蒙蒙的自西向东横在那里,好像沉寂的冬眠大蛇。

    低头俯视,离城数里外是规模庞大的敌营,旌旗飘展,营盘连绵,逼城下寨,时时刻刻让他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一年以前,他与法正、张松等人密谋,忽悠刘璋引刘备入川。在张松的安排下,他奉刘璋之命,引三千部曲东下荆州,迎接刘备入蜀。

    刘皇叔果然和传说的一样,平易近人,求贤若渴,自己这个在刘璋那里不得志的小角色,却受到了大名鼎鼎的刘皇叔的盛情相待,仅仅初见之下,便将自己引为心腹。

    刘备入川,便留他做宜都太守,率这三千兵马驻守此地。

    宜都一郡,虽只辖很山、夷道和西陵三县,丁口不过数万,地狭而民贫,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穷乡僻壤。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穷山恶水之地,却拥有着三峡天险,是连接荆益间最重要的军事要地。刘备将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交给自己留守,对自己的这份信任可见一斑。

    改换新主,深得信任,益州指曰可下,飞黄腾达近在眼前,孟达一度认为自己的春天就要到了。

    然而,一切的美梦,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荆州的突变所打碎。

    荆州尽失,关羽陨命,原本垂死挣扎,几乎要顶不住的刘璋,这个时候却像打了鸡血似的,拼死的顽抗。

    刘皇叔跨有荆益的梦想,似乎因这一场突变,就此要破灭,而自己从龙之梦,或许也将因此而毁灭。

    孟达的心很痛。

    原本,孙权和曹艹的大军压境,刘封的四面受敌,让孟达重新看到了希望,但是,他怎么也料不到,仅仅在数月时间内,荆州,乃至天下间的局势又发生了戏剧姓的变化。

    孙权撤了、曹艹撤了,原本两个想合起伙来对付刘封的诸侯,现在转眼间却又兵戎相见。

    如今,刘封亲率大军,挟着新得荆州,逼退强敌的盛势逼城而来,孟达的本就焦虑的心情,此刻更为阴霾所笼罩。

    “唉——”

    看着城外浩荡的敌势,孟达不由自主的摇头一叹。

    正自感慨之际,只见一骑由敌营而出,飞马直抵夷道城下,隔着护城河高声叫道:“荆州陈震,奉镇南将军之命,特来求见孟子度将军。”

    两军交战,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刻,刘封派了陈震忽至,这其中用意,孟达顿时猜到了三分。

    犹豫了一下,孟达却道:“打开城门,请他入城一见吧。”

    吩咐过后,孟达下城回往了自己府中。

    回到府中后,他很卸下了甲胄,很麻利的换上了一身便服。

    此时,同样儒衣装束的陈震已经被带到,尚未入大堂之门,孟达便满面堆笑的迎了出去,拱手道:“不知孝起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孟达这般态度,俨然是故友重逢,似乎正在发生的战争并不存在一样。

    “冒昧讨扰子度将军,还望将军见谅才是。”陈震也表现得极客气。

    二人分宾主坐定,客套了几句后,陈震将一封书信奉上,笑道:“我家刘镇南久仰子度将军大名,特有一封亲笔书信在此,请将军过目。”

    孟达将那书信接过一看,原本和气的脸庞,渐渐的便阴郁了下来。

    那是一封招降之书。

    “我受刘皇叔重托守此郡,刘将军的厚受达虽很感激,但若达就此背叛刘皇叔,岂非令天下人视我为负义之徒。”

    “负义”二字,陈震听着心觉好笑,你孟达若是这么在乎名声,当初又何苦背叛刘璋,做这等引狼入室的可恶之事呢。

    “将军此言差矣,将军以区区三千之众,死守宜都数月之久,已算是对刘备尽忠。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以将军的智慧,应该知道如何选择一位可以依靠一生的良主才是。”

    陈震一席话后,令孟达的犹豫之色褪却几分,但眉宇间依旧留有踌躇不决。

    陈震移席近前,低声道:“恕震直言,现今刘备家业已失,益州又久攻不下,锐气丧尽,将士离心,溃灭只是迟早之事,子度你是聪明人,难道真的愿意跟随刘备一起走向灭亡吗?”

    这一问让孟达心头为之一震,这些事,也正是孟达为之所担忧之事。

    “再则,就算刘备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但子度你不要忘了,关羽跟刘备情同手足,当初关羽在承乡被围之时,你这宜都近在咫尺,却不发一兵相救,这一节,刘备此时不言,也必会记在心中。为臣者,若为主上记恨,将来的下场怎么样,子度难道想象不到吗?”

    又一番话,像是沾水的鞭子,狠狠的抽击在孟达的心头。

    这一节,我险些给忘了!

    若是如此算来,关羽之死,竟是与我脱不开关系。

    可是,当初我宜都也正遭敌进攻,区区三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