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浅谈海岸炮与水面舰艇的对抗(转载)(5 / 9)  大清拆迁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发存弹射完,铁道炮不得不停止开火,并将炮车厢拖回主轨道与彈藥车厢对接进行彈藥补给........而此时的舰炮则因彈藥从炮塔下方源源不断的供应而继续开火!

    就双方的射速对比来看,铁道炮的射速依然慢于舰炮,因为铁道炮的彈藥装填依然费时费力(搬送大口径弹丸还是依靠人力操作的“神仙葫芦”吊),不似舰炮彈藥装填那般因机械助力而节省时间。所以单位时间上,铁道炮射出的弹丸数量比不上对手,可能在持续的对射中压制不住对方(此时敌舰肯定已基本确定铁道炮炮位之所在,哪怕是“听声辨位”也能判断出来了,从而舰炮劈头盖脸的朝铁道炮炮位射来)

    二堡垒化海岸炮

    顾名思义,这类海岸炮,是安置在固定的炮堡内的,极大的提高了炮位的防护力度!

    但炮堡由于其射口不可能360度全向设置,多数为不足90度角的一个范围,所以炮堡内的海岸炮,射界有一定的死角。不过,胡子认为,对于海岸炮而言,刻意追求360度全向射击能力并无多大意义,除非这门海岸炮的炮位是布设在海中的一隅小岛上.........

    炮堡内的海岸炮,多数为专业的海岸炮,即固定式海岸炮,炮位一旦布设后,是长年不动的。

    如下图,现存厦门的胡里山炮台的德制克虏伯m-1891式280mm海岸炮,就是一种专业的后膛装填线膛式海岸炮

    胡里山炮台近景

    02671102img214276418.jpg(21.95kb)

    2009-1-806:18pm

    胡里山炮台炮堡内的克虏伯m1891式280mm海岸炮

    1697572006531201129713.jpg(49.47kb)

    2009-1-806:18pm

    当然,也有将非专业的地炮改进炮架后安置到炮堡内用作海岸炮的,比如下图的海峡对岸的一座炮堡,安置有一门去掉轮式炮架的m-59“长脚汤姆”155mm加农炮,由于炮架已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所以具备了广角射击能力。(8轮炮架时肯定不行)

    炮堡内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的m-59“长脚汤姆”

    266149271_56b2d49808.jpg(28.45kb)

    2009-1-806:23pm

    8轮炮架的m-59“长脚汤姆”模型

    m-591.jpg(22.88kb)

    2009-1-806:23pm

    由于炮堡往往修筑的非常坚固,能够很大程度上抗住大部分敌舰射弹的直接命中,且炮手是处在炮堡内操炮,所以也减少了敌舰射弹破片对炮手的杀伤造成的战斗减员,故而炮堡化的海岸炮生存能力较强!炮堡内的海岸炮,还是水平供弹,不过由于炮堡的防护性在起作用,可以将大量待发弹存放在炮堡内,这样可保证持久炮战对射时彈藥的供应速度。另外,由于炮堡作为掩体工事,有了电力供应,所以在大口径炮的弹丸装填方面,具备采用电动机械助力的可能,若采用这种措施,则可保证这些大口径海岸炮的射速基本与封闭炮塔化的大口径舰炮看齐!在对目标的观瞄方面,由于炮堡具有较强的防护性,所以炮堡化的海岸炮倒是可以布置成直接无遮蔽的面向海岸线,以炮堡自身的观瞄设备来观测敌舰从而进行射击,如此炮堡化海岸炮便可以低平直射火力来射击敌舰的垂直装甲部分,一般认为,直射火力在命中率上是要高于间瞄曲射火力的。所以炮堡化的海岸炮以直瞄火力射击敌舰的话,命中率将大大增强。

    三露天固定式海岸炮

    顾名思义,这类海岸炮为露天布置炮位,顶部无遮蔽,且为固定化的专业海岸炮。

    应该说,海岸炮家族中,此类的比例是最大的。早期海岸炮几乎全为露天布置,只是到了后来,才为其构筑了炮堡等加固掩体。

    如图,此为挪威奥斯陆峡湾中的小岛上部署的德制克虏伯280mm海岸炮,其身管与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m1891式同型,但显然炮架经过了改进,还增设了一面巨大的防盾。1940年的“威赛演习”行动中,德国海军倾巢出动,兵分五路,搭载登陆官兵扑向挪威的五处重要目标,其中第一战术群的目标正是奥斯陆,德军的“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正是毁于该炮之手!当时挪威岸防部队在奥斯陆峡湾航道中线处的小岛上部署了三门该型海岸炮,挪威岸防炮兵多发命中“布吕歇尔”号,同时岸防布置的460mm鱼雷应声入水,一举击沉“布吕歇尔”号。

    1476414733_14267845.jpg(53.28kb)

    2009-1-806:23pm

    从图上看,该炮还是采用重力式制退的设计:身管连同附带高低机的炮架与炮座是滑动连接,诸位请注意炮座上两条向后略微上扬的轨道。火炮发射后,后座效应推着炮架沿着两条炮架滑动轨道往后运动,由于炮架滑动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