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卷 第68卷 怒海争锋(1)(2 / 3)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完,通讯副官闯了进来,神‘色’有几分慌张的道:“司令官阁下,杰利科将军给您地电报!”

    被这个毫无教养地美国副官打断,贝蒂脸上‘露’出些许不快。  不过萨默斯却没把英国人的不悦放在眼里,当他看道电文地时候脸上立刻‘露’出惊讶:“新加坡失守了?!”

    “什么?”贝蒂接过电文,只见上书:狮城失守。  舰队立刻调整原定航线!

    萨默斯已经恢复过来:“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昨天地事情,另外中国人还同时登陆了加里曼丹岛,现在正在……”

    “不可能的……”贝蒂摇头打断道:“以狮城的坚固,中国人怎么可能在一天内就攻克?”

    “好了,勋爵阁下,现在不是想这个问题的时候。  中国人已经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我们原来的计划必须要调整……”言罢。  萨默斯对通讯参谋道:“你去将各舰队指挥官叫来,就说有重要军情要讨论……”

    与此同时。  中华帝国统帅部。

    这几日里,战役指挥大厅的地图出现了不小变化。

    在东北方向,“远东战役”刚刚落下帷幕。  由于这个地区的俄军接到了撤至贝加尔地区地命令,而中国东北方面军得到的命令则是以最快地速度占领该地区,因此一边是无心恋战、一边是猛打猛攻,这场战役完全成了一边倒的局面。  仅用了不到一周,帝国东北方面四个集团军已经占领了远东边境的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海兰泡、赤塔等几个大城市。  大兴安岭以南基本‘插’上了帝国的双龙旗。  在中国军队的猛攻之下,科尔尼洛夫的战略收缩计划仅完成了一半,上乌金斯克以东的35万俄军仅有10万人安全回到贝加尔地区,其他大部分都在运输途中被中国军队分割包围。  此时中国第14、15两个新建集团军开始清剿被困在远东地俄军,而第10、11集团军已经将战线推进至上乌金斯克东部地区。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还有一个意外收获。  由于俄军的部署尚未完成,因此为了运输部队,远东大部分铁路线没遭到破坏。  中国工程兵经过勘察后得出结论: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乌金斯克至海参崴段只要稍加修复就能通车。  此后这条铁路线将成为中国的物资运输动脉。

    在西南方向,第12集团军已经占领暹罗全境,并联合驻扎中缅边境的13集团军,从两个方向攻入缅甸境内,而补充到西南方面军的第16集团军已经接管了暹罗的防务。  在东南亚,双龙旗已经‘插’到了新加坡、古晋等地。  用不了一周。  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将全部会被占领。

    现在中国统帅部将要做出一个选择:是否与荷兰开战。  这个问题关系到海军的战绩,肖羽立刻表明了态度:“陛下,臣以为此刻正是帝国海军南下之大好时机!”

    见袁世凯望着地图沉默不语,仿佛还有所顾忌,于是肖羽继续说道:“荷兰国势渐弱,南亚诸岛毫无防备能力,而且欧洲鏖战不休,各国无力顾及亚洲局势,海军可不费吹灰之力夺下诸岛,此乃天时;荷兰远在天边。  而我国与南亚诸岛近在咫尺。  此乃地利;婆罗洲华人以数十万计,因他们掌握当地金矿常常遭荷兰当局排挤驱逐。  曾多次上书帝国外‘交’部,希望帝国军进入南亚,此乃人和。  若是开战,定然无往不利,臣恳请陛下准海军南下!”

    袁世凯听了微微点头,不过侯晋却提出了不同看法:“陛下,臣以为不妥!”

    见众人看着自己,侯晋道:“臣并不是反对占领东南亚诸岛,而是时机不对!现在联合舰队来势汹汹,帝国海军兵力本就处于弱势,若是为占领南亚诸岛而分散兵力,到时候将更为被动!”

    “我也赞同并阳地意见,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对付联合舰队”袁世凯望向地图上印度洋的方向笑道:“长风,若是海军这次能够大胜联合舰队,我给你一个最宽松的条件:半年内可以在东南亚任何一个岛屿‘插’上国旗!”

    “真的?!”肖羽有些惊喜,而侯晋则笑道:“陛下,您这条件正是长风要的。  方才臣等正在讨论这次海军的作战计划,还没来得及向您报告……”

    “哦?”袁世凯愣了下笑道:“呵呵,原来你们这一唱一和演地是双簧啊?”

    几人连忙拱手道:“臣等不敢!”

    “哈哈……好了,只要有助战事,我不怪你们!”长笑一声,袁世凯对肖羽说道:“看来长风是‘胸’有成竹了,我正想听听你们海军的想法。  ”

    “是!”肖羽从一个‘女’兵手中接过指示榜,走到地图前道:“陛下请看,按照联合舰队目前的航向和方位,不难看出他们的航行路线:先在好望角进行补给,然后直航新加坡;再从新加坡得到补给后进入我国南海,攻击我国本土沿岸。  这是对我国发动攻击最快捷、最直接的路线,而且还能起到增援马来半岛的作用。  ”

    “不过目前新加坡已经被我们占领,而且对方绝不会料到我们能够如此之快的拿下新加坡,这必定会打‘乱’他们的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