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容斋续笔·卷九(2 / 3)  容斋随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④更:更改。

    ⑤苏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胞弟,也是文学大家,且对哲学研究十分深入。

    ⑥使人自得之:让人自己去琢磨探求。

    【译文】

    《老子》出生入死章说:始出于世而生,终入于地而死。走向生长的十分有三,走向死亡的十分有三,人的生长,由于活动而致于死地,也十分有三。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追求生活过分强烈呀。王弼作注说:十有三,就是说走向生长道路的只有十分之三;保住生命达到终点的,也只有十分之三;走向死亡之道的,加速走向死亡的,也只有十分之三。而那些富贵的人们以优裕的生活条件追求长生,一旦改变了,他们就没有了生存的地方。王弼解释很浅显,而且没有解释后面一节。只有苏辙(字子由)的解释比较详尽。他说:生死的道理,如果说有十种,三种情况各占三份,这难道不是说生死之道有九,而不生不死之道只不过有一种吗?《老子》只说九不说一,是想让人们自己去琢磨,以寄托无思无为的妙处。这种解释实在是太精当了。

    太公丹书

    【原文】

    太公《丹书》今罕见于世,黄鲁直于礼书得其诸铭而书①之,然不著其本始②。予读《大戴礼武王践阼③篇》,载之甚备,故悉记录以遗好古君子云:武王践阼三日,召士大夫而问焉,曰:恶有藏之约,行之行④,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皆曰:未得闻也。然后召师尚父而问焉,曰:黄帝、颛顼之道可得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斋矣。王斋三日,尚父端冕奉书⑤,道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⑥,弗敬则不正⑦,枉者灭废,敬者万世。藏之约,行之行,可以为子孙常者⑧,此言之谓也。又曰: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⑨;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王闻《书》之言,惕若⑩恐惧。退而为《戒书》,于席之四端为铭。前左端铭曰:安乐必敬。前右端铭曰:无行可悔。后左端铭曰:一反一侧,亦不可以忘。后右端铭曰:所监不远,视尔所代。几之铭曰:皇皇惟敬,口生缑,口戕口。鉴之铭曰:见尔前,虑尔后。盥盘之铭曰: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毋曰胡害,其祸将大;毋曰胡伤,其祸将长。杖之铭曰:恶乎危?于忿嚏。恶乎失道?于嗜欲。恶乎相忘?于富贵。带之铭曰:火灭修容,慎戒必共,共则寿。屦之铭曰:慎之劳,劳则富。觞豆之铭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憍,憍则逃。户之铭曰:夫名难得而易失。无勤弗志,而曰我知之乎?无勤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扰阻以泥之,若风将至,必先摇摇,虽有圣人,不能为谋也。牖之铭曰:随天之时,以地之财,敬祀皇天,敬以先时。剑之铭曰: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弓之铭曰:屈申之义,发之行之,无忘自过。矛之铭曰:造矛造矛,少间弗忍,终身之羞。予一人所闻,以戒后世子孙。凡十七铭,贾谊《政事书》所陈教太子一节千余言,皆此书《保傅篇》之文,然及胡亥、赵高之事,则为汉儒所作可知矣。《汉昭帝纪》通《保傅传》,文颖注曰:贾谊作,在《礼大戴记》。其此书乎?荀卿《议兵篇》: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盖出诸此。《左传》晋斐豹着于丹书,谓以丹书其罪也。其名偶与之同耳。汉祖有丹书铁契以待功臣,盖又不同也。

    【注释】

    ①书:书写,抄写。

    姜子牙②著:著明,标明。本始:起源,本来的源头。

    ③践阼:继位。践,登上。阼,皇位。

    ④恶有藏之约,行之行:有没有保存下来的古代规约,行动方法。恶,同乌,疑问词,哪,何。藏,保存。行之行,行动方法。

    ⑤端冕奉书:端着官冕手捧书本。奉,通捧。

    ⑥凡事不强则枉:凡是办事情不努力就会出偏差。枉,偏差。

    ⑦弗敬则不正:不恭敬就会导致歪门邪道。不正,偏门,歪门邪道。

    ⑧可以为子孙常者:可以永远指导子孙后代的东西。

    ⑨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靠仁义得到国家,靠仁义保护国家,就会有百世不变的江山。量,持续。

    ⑩惕若:胆战心惊的样子。

    于席之四端为铭:贴在座席的四端作为座右铭。

    安乐必敬:即便是身处安乐之中也一定要恭敬谨慎。

    无行可悔:没有让人后悔的行为。

    一反一侧:一点一滴的思考所得。

    所监不远,视尔所代:如不能高瞻远瞩,就只能看到眼前。

    皇皇惟敬:诚惶诚恐只有恭敬。

    口戕口:口能戕害自己。意即祸从口出。

    见尔前,虑尔后:事前要有所预见,事后要有所思考。尔,代指事情。

    毋曰胡残:不要说自己不残忍。胡,不。

    其祸将然:祸事就将到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